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新药创制、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基因编辑技术、结构生物学、精准医疗、体外诊断、疫苗、抗体、结构生物学、人体微生物组等多个领域,分别在“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署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发展先进高效生物技术”、“发展人口健康技术”等专栏列出。《规划》的出台,为“十三五”药品创制既描绘了宏伟蓝图,又吹响了进军号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药品创制意义重大,地位突出。药品创制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一是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紧紧围绕保障公众健康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个大局,以提高药品质量为核心,以解决注册积压为重点,以鼓励创制新药为导向,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加快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审评审批体系。
二是坚持把科技为民作为根本宗旨。药品是治病救命的特殊商品,前提是有效,底线是安全。将新药定义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并明确划分为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两类,其意义在于今后批准的创新药是真正具有全球意义的创新,而不是将在国际上已经上市的药拿到中国来当作创新药给予一系列优惠。改良型创新要突出新技术和新手段,重在临床价值,而不是简单地改酸根、改碱基、改剂型。将仿制药定义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目的是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中国的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即国际上俗称的“橘皮书”,实现中国所批准的仿制药真正达到国际原研药同样的疗效。只有坚持科技为民,才能使新药创制造福于民。
三是坚持把人才驱动作为本质要求。要主动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主动融入布局全球创新网络,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在药品创制实践中发现人才,在药品创制活动中培养人才,在药品创制事业中凝聚人才,加快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培育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药品创制人才队伍。(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