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肖玮 张畅)昨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官网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PPP项目库已有入库项目10170个,投资总额超过12万亿元,市政工程、交通运输成为当之无愧的香饽饽,项目占比近五成。不过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披露,项目库中已落地的投资额刚超过1万亿元,这意味着PPP实际落地率尚不足10%。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曾撰文指出,按照PPP实施阶段统计,处于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阶段的项目数量分别为6024个、1051个、277个、369个、0个,若将大部分处于识别阶段的项目纳入计算基数,执行阶段的项目数与入库项目总量相比,实际的签约率仅为4.8%。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尽快上项目,通过“假的”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行基础设施融资,或者通过固定回报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借PPP之名,行变相融资之实。
在中国华融集团董事长赖小民看来,PPP存在的管理难和落地难,与参与主体热度不均、缺乏系统配套支撑密不可分。“虽然PPP项目执行每个阶段都有法可依,但这些制度散落在不同部门主导的文件中,项目运营单位全面掌握难度较大”,赖小民表示,“制定统一法规和标准化契约合同显得十分关键”。据了解,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的PPP立法工作正稳步推进,目标是将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分别推进的“特许经营立法”和“PPP立法”合二为一,以更好的法治环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融资难则是制约PPP落地的另一瓶颈。赖小民表示,考虑到大多数PPP项目周期长,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参与,“目前仅政策性金融机构,尤其是国开行对PPP支持较多,但商业银行积极性有限,急需更明确的利好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