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网约车在新政这一年里逐步走向了合规化,但并不能掩盖合规效率低、规模受制约的突出问题,这一个时间、一个空间问题,也成为网约车众平台难以规避的两大难题。
就滴滴、易到、神州、首汽、曹操专车获取牌照来看,一年时间中,五家获取牌照总量也仅100张上下,即100地市,还不排除多数城市牌照有重叠部分。即便是获取牌照最多的神州,月均获得不到3张,按全国300地市来算,也要十年拿完。最近上了快轨的易到,半月获得6张牌照,如此速度下来,也需两年多时间,这种效率对于极速扩张的网约车平台来说,显然太过于低下。
再者,新政合规虽好,但对网约车市场体量扩增有着巨大制约,一个现实问题是,目前仍有大部分司机和车辆还处在红线之外,这让急于追求规模效应的网约车平台也颇为焦虑。
如何破解这一时间和空间难题?正面解决很难。内生不成,只能外延,于是,一条宏大的出海之路,正在打开。
出海!滴滴易到领衔
Lyft、Grabtaxi、Ola以及99Taxis,这些分别是美国、东南亚、印度和巴西的网约车平台,个个在其所在区域都是响当当的行业排头兵,本无市场交集,新政却有了一个强关联,都成了滴滴的投资对象。
对滴滴来说,利用现金流优势突击海外营运业务,撬动海外市场增量,是维持其高估值的必要举措,因为国内市场的僵持越久,对其估值保温越不利,更何况还要有更好的故事讲给海外投资人。
不得不说,滴滴和易到这两家最具互联网基因、也是最早的网约车平台,依然有着独到的前瞻默契。
易到自从其脱离乐视苦海,傍上了新金主,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又是疯狂收割牌照,又是调整运营,一副咸鱼翻身的姿态。对易到来说,国内市场挑战滴滴显然难度很大,而且还有大环境约束。
出海,对易到来说是个绝佳的翻身机遇。对韬蕴资本来说,易到的未来或许就是海外。
近日,有媒体报道韬蕴资本正促成易到与日本旅游度假集团MacEarth达成合作,后者是日本著名旅游度假集团,旗下经营约80家度假设施,包括滑雪场、高尔夫球场、酒店等,规模遍布日本各地,易到将为其旗下度假业务提供用车服务,并以此为入口,进入日本网约车市场。
这也符合外界猜测,韬蕴资本投资版图分布日本、韩国和东南亚,老板温晓东一度表示将为易到融合海外旅游度假资源,打造场景出行。想必这也将是易到的出海布局版图,先入日韩,毕竟这两国既是汽车制造大国,也是亚洲发达国家,居民消费水平较高,这也符合易到的市场及发展定位。
显然,这两巨头已经谋划好了各自的出行版图。滴滴在美洲、非洲安营扎寨,易到在日韩垂直布局,双方唯一碰头的就是东南亚市场,根据谷歌和新加坡淡马锡去年的一份报告,东南亚网约车市场的规模将在2025年前增长至131亿美元,较2015年的25亿美元膨胀数倍,这两家在此少不了背水一战。
出海模式各异
相比于过去两年里互联网企业大出海,滴滴和易到的出海模式就大不相同,这与其各自基因密切相关。
在这半年时间内,滴滴先后投资四五家境外网约车平台。通俗地讲,滴滴出海模式就是买买买!账上有大笔现金流,用投资并购方式实现布局,短平快,典型的土豪式玩法。
这也是滴滴的传统打法,过去在烧钱大战中,滴滴也是这么收购了快的和UBER中国。对追求规模第一的滴滴来说,这套打法屡试不爽。但网约车已告别资本驱动的急速扩张阶段,所以仅凭资本布局也要谨防跳水风险。
不同于滴滴粗狂豪放的投购模式,这家一味追求精致化的网约车平台,像个有洁癖的大家闺秀,总有自己的一套玩法。回顾易到7年发展史,这家最早的网约车平台没有一次投资并购史,即便在其最为辉煌的那几年,也是“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的个性签名。
实际上,易到在早些年已经布局了海外市场,在纽约、悉尼、伦敦、温哥华、东京等30余城市进行了渗透,但或许受此前资金链影响,也并未真正意义上打开海外市场。另外,易到还是Spiyt全球出行联盟唯一的中国会员,同为会员的还有UBER、Lyft等,可以说易到出海之心不是一天两日了。
这两家如同菜鸟和顺丰,滴滴是主张连横合纵,求大;易到是卯足了劲的垂直深入,求精细。两种模式也各有优劣势,模式孰好孰坏也说不准,毕竟国外市场环境不同于国内,既要考虑因地制宜,又得兼顾各自定位。
国内网约车将主导全球80%市场
对于滴滴、易到这两下仅有的C2C模式平台来说,出海既是形势所趋,也是发展必然。但对于另外三家B2C模式平台神州、曹操专车、首汽来说,国内市场还大得很,毕竟自营车辆规模还有限,离完成布局还尚待多时。
有关资料显示,国内网约车市场占到了全球市场的一半份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到2.78亿,网约专车类用户规模达到2.17亿。这一市场占据全球一半的网约车市场,而UBER退出后,国内网约车仅剩本土平台分食这一超大市场。
UBER在海外节节败退,国际网约车市场主要消费地如北美、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正被滴滴、易到等本土平台切割布局,预计将触达30%以上的国际市场。可以预见,全球网约车将有80%的市场,被中国网约车企业所主导,这无疑是一振奋人心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