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媒介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逐渐发生改变。相比于传统的阅读模式,近年来兴起的有声读物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6%的受访者尝试过有声读物,其中35.4%的受访者经常听。
44.7%受访者可接受30元以内的有声读物
中国人民大学大三学生陈佳(化名)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上下班路上,我会用手机听某教授的经济学课程,每天十几分钟,日积月累下来的效果也是不可估量的”。
比起各种“知识干货”,在郑州做行政工作的吴晟男觉得故事类的有声读物更有吸引力。“我很少腾出专门的时间‘听书’,一般都是与其他事情同时进行。”吴晟男认为,在精力不够集中的情况下,故事类的有声读物更容易被理解吸收。
调查显示,小说故事(54.3%)、相声小品(45.4%)和诗歌散文(37.4%)是受访者最喜欢的3种有声读物类型。其他类型依次有:纪实文学(33.2%)、新闻时评(29.3%)、历史演义(24.4%)、财经商业(15.9%)、科技时尚(15.4%)和职业发展(8.1%)等。
陈佳购买的网络音频课程的价格是每年199元。起初陈佳认为这个价格有些高,但连续听过一段时间后,她觉得,“为优质内容付费是值得的”。
随着知识付费成为新的创业风口,不少网络平台都提供了付费的音频内容产品。为有声读物付费,44.7%的受访者可接受30元以内的价格范围,占比最高。22.0%的受访者可以接受31~50元的价格范围。能够接受51~100元、101~200元和200元以上价格范围的受访者分别占9.8%、3.0%和1.0%。此外,8.2%的受访者表示只要内容有价值,任何价格都可以考虑;11.2%的受访者则表示不会考虑需要付费的有声读物。
51.2%受访者建议增加有声读物的定制型内容产出
80后张淼晴是一名3岁孩子的妈妈,每晚睡觉前,她都会为孩子播放有声故事。“我小时候都是缠着爸妈讲故事,现在的孩子可以直接听有声读物,解放了父母”。
你喜欢有声读物的原因有哪些?数据表明,52.0%的受访者觉得“听”比“读”更加轻松有趣,49.6%的受访者觉得有声读物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44.6%的受访者则是被优质的内容吸引。其他原因还有:彻底解放眼睛(40.1%);方便,可以随时随地收听(36.0%);能激发自己进一步深度阅读的兴趣(30.7%);节约纸张,绿色环保(19.3%);为视觉或肢体障碍的人提供了新的阅读途径(19.1%)和因喜欢某个“主播”而喜欢其有声读物产品(7.2%)等。
吴晟男觉得,目前的有声读物虽然较多,但“质量参差不齐,真正高质量、值得听的内容还不够多”。
陈佳则希望加强对有声读物版权的监管。“很多人没有征得原作者的同意,就擅自用别人的作品录制成网络电台,赚取自己的流量”。
有声读物的未来发展还有许多可提升的空间。本次调查中,51.2%的受访者建议增加定制型内容产出,不局限于“文字转声音”的转化;45.1%的受访者建议增加对有声读物内容的检索、记录、评论功能;41.5%的受访者呼吁加强版权意识,保护原创知识产权;39.3%的受访者希望内容结构设计更加系统;34.1%的受访者希望加强有声读物对深度内容的呈现;32.1%的受访者期待有声读物的制作产出进一步规范化和规模化;25.5%的受访者希望发展更多品类的有声读物;18.4%的受访者期待推出有声书与文字书相结合的电子阅读模式。
受访者中,00后占1.5%,90后占22.4%,80后占51.2%,70后占18.0%,60后占5.2%,50后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