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4日消息(记者冯烁)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支付宝推出的2017全民账单昨天(3日)刷爆了朋友圈。数据显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巨变:不带钱包出门已成为中国人的新习惯。
根据2017全民账单,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的移动支付占比为82%,创下新高,其中贵州、山西以92%并列第一。移动支付占比超过90%的省份超过11个,而前一年仅有一个。蚂蚁金服工作人员陈彩银介绍,随着移动支付场景几乎涵盖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不带钱包出门,“从2017年整个使用情况来看,国人已经有了不带钱包出门的习惯。其实这背后是收钱码、乘车码等科技技术的普及。”
钱包使用率的降低在数据上也有所显现,电商平台上“钱包”的搜索量首次下降。此外,各地公共服务部门也通过在支付宝上开设“窗口”,已经能让市民不用出行,坐在家中也能缴费、办事。统计显示,2017年,2亿多用户在支付宝的城市服务中办理过包括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的100多种服务。
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表示,支付习惯的改变不仅带来了购物的便利,还有助于拉动消费,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将目光投向海外,其他国家的个人支付渠道在过去一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澳大利亚:习惯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作为支付方式
据《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澳大利亚在移动支付方面仍然保持着不温不火的发展。在一些大型超市,现在基本上可以看到支持Apple Pay的牌子;此外,三星移动支付等其他移动支付方式也在澳大利亚落地。但是,澳大利亚人似乎并不热衷于这种支付方式。哪怕是年轻人,真正频繁使用移动支付方式的人几乎没有,大部分人甚至不曾使用过任何移动支付方式。原因何在?
与中国从纸币时代跳转到移动支付时代不同,澳大利亚已经进入了长期使用信用卡或者借记卡支付的时代。在澳大利亚,人们也习惯不带或者不常带现金,因为绝大部分的地方都可以刷卡消费。特别是在非接触式感应卡产生后,只需要把卡在感应器上拍一下即可,也非常方便。因此,即便59%的澳大利亚人已经习惯使用非接触式支付方式,但是使用手机移动支付的消费者只有20%。部分澳大利亚人会担心使用移动消费而导致自己的消费习惯被记录;另外在一些网络信号不好的地方或者手机没电的时候,感应式信用卡或借记卡有其自身的优点。
总体而言,在去现金化的支付方面,澳大利亚在感应式刷卡这条路上走得可能更远,而移动支付虽然有着大力宣传,但是人们的消费习惯短期内很难改变。
俄罗斯:银行卡支付依然是首选方式
根据俄罗斯分析公司“马尔克韦伯排名与报告”结果显示,目前不到一半的俄罗斯人选择采用现金支付,一大半的居民选择银行卡支付,而选择电子钱包支付的只占不到两成。由于银行的各种返现优惠令民众无法抗拒,除现金之外,银行卡支付依然是俄罗斯人的首选。
据《全球华语广播网》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介绍,俄罗斯市场的电子钱包,消费者存钱进去完全没有利息,只能用于消费,甚至取回余款还要交上一笔手续费,而且能获得民众充分信任的只有三大俄罗斯互联网巨头。所以综合比较,银行卡支付则更便携、优惠。各个银行基本都会推出自己的返现卡和积分卡,甚至很多银行还有现金随时返还的业务,消费者刷卡的那一刻,就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返还至账户,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这对俄罗斯民众而言,简直是无法抗拒的优惠。
2017年,俄罗斯大部分商场的付款终端机都开通了无线支付功能,顾客只需将银行卡靠近终端机即可,不用输入密码或签字,这远远比要确保手机随时联网的扫码支付更迅速,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民众选择放弃现金和二维码等互联网支付方式,纷纷回归银行卡支付。
德国:现金及刷卡仍是主要支付方式
严谨的德国人对于支付方式的变更依旧保持保守态度。虽然德国并不缺少移动支付的技术,但德国的消费者普遍对虚拟世界保持高度警戒,所以到目前为止现金和刷卡依旧是德国的主要支付方式。
《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非现金支付的优点毋庸置疑,但是,在这方面德国显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据2016年一项问卷调查,近70%的人反对取消现金支付;德国消费者中,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过的人们只有三分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德国人对虚拟世界的不信任,担心网络支付会导致个人数据泄露、遭到黑客攻击和电信诈骗。实实在在的货币拿在手里更让人感到踏实。德国虽然不缺乏移动支付技术,但是需要得到商家的普遍支持,而商家需要广大消费者认可,德国消费者又偏偏对现金情有独钟。另外还有国家层面的综合考量,毕竟现金使用涉及大量工作岗位和集团利益,快速冒进必然会破坏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平衡。因此,导致德国移动支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