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锈城市”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环球时报驻德国、瑞典、荷兰特派特约记者 青木 黄云迪 张亮】曾经工业繁盛而今却衰落的地区,有一个名称叫“铁锈地带”。最近,有美国智库学者出版新书《全球最智慧地区:“铁锈地带”为何日渐成为全球创新热点》,称受市场、高校创新、有远见的决策者、地方政府以及新老企业联合推动,欧美一些落魄老工业城市重新焕发新生。中国官方正开启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相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正研究制定3年滚动计划,确定东北振兴的路径图、时间表。抛开东北是否完全符合“锈带”的定义不说,国际上不少老工业城市复兴的例子,或可带来一些启示。《环球时报》记者为此对数个西方国家典型城市进行了调研了解。
德累斯顿:三大行业引领城市转型
去年5月,G7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举行。对于为何选址德累斯顿,德国财长朔伊布勒称,这座城市是“东部城市重建及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范例”。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公布的数据,德累斯顿发展速度全德第一,是德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人口出生率也稳居大城市第一。
然而,回顾两徳统一之初,德累斯顿曾面临严重的转型之痛。《环球时报》记者前不久参观了“德累斯顿25年发展”展览。一张张历史照片显示,当时大批工厂倒闭,商店关门,公共设施陈旧,城市萧条。
“德累斯顿曾是东德重要工业中心,在转入市场经济时,其传统的苏联和东欧出口市场崩溃,又面临西德企业强烈竞争,当地工业几乎完全停滞。”柏林经济学家卢夫斯·里德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幸运的是,德累斯顿及时启动经济转型,“经济转型等越久,就越难管控转型过程。”
德累斯顿首先健全法律,给予市场经济法律保障,然后引进西德资金重建基础设施,如团结税、来自西德地区的无息贷款等。德累斯顿地区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采矿、炼钢重工业区。当地政府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关闭和改造采矿、钢铁等企业,以减少污染,并修复矿区,治理污染场地,更新排水系统。
同时,德累斯顿制定了发展三大行业的经济促进计划:
半导体工业。该市半导体工业建基于上世纪60年代末,两德统一后吸引了许多国际企业来这里投资设厂。现在,德累斯顿及其周边已发展成为涵盖电子和微电子领域,拥有近800家企业的欧洲最大微电子技术的中心,掌控着数字技术的心跳脉搏,堪称“萨克森硅谷”。
制药工业。该行业起步于19世纪末,像萨克森血清工厂属于葛兰素史克拥有,是世界领先的疫苗生产厂家。目前,德累斯顿拥有300家生物技术、医疗设备和制药公司,以及30多个科研机构。
机械与汽车工业。包括大众、空中客车、西门子等大型企业在这里都设有工厂。尤其是大众,1998年9月投入数十亿马克布局德累斯顿。“当时是从战略角度出发,希望以西德的资源拉动原东德城市发展和就业”,卢夫斯·里德尔说,“这可以说是德累斯顿制造企业起死回生转型的代表作。现在,大众的透明厂房,已成为当地工业的象征。”
旅游业是德累斯顿另一个经济筹码。当时,重建这座城市的地标物大教堂时,曾经用炸弹毁掉德累斯顿的美国人捐了1亿多欧元。 此外,萨克森的手工艺术和传统产品被大力扶持。无论是朗格手表,还是迈森瓷器,抑或普劳恩花边刺绣,这些“萨克森制造”都已走向世界。
德累斯顿转型过程中,引入了西德双元制教育。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2/3时间在工厂跟着师傅实践业务,1/3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德累斯顿市政府教育部门主管夏弗尔对记者说,德累斯顿98%的成年人至少高中毕业或接受过职业培训教育,比经合组织国家平均值76%高很多。
德累斯顿转型也离不开许多非大学性质的研究所,其中就有十多家工业科研机构,工程师们共同研发轻量级的汽车和降低计算机能耗的“瘦身良方”等。
在德累斯顿,《环球时报》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年轻人和孩子特别多,与茨温格宫、圣母教堂、申培尔歌剧院和布吕尔平台组成的华美古城相得益彰。从目前情况看,转型后的德累斯顿经济发展了,却没有染上“转型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