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7月份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来自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阿根廷的12批次乳制品未通过检验,其中7批产品来自澳大利亚,霉菌超标、超过保质期是未通过检验的主因。
与此同时,一家澳大利亚企业输华乳制品多次被检出问题,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家认监委”)祭出暂停该企业在华注册资格。8月31日,国际商报记者从国家认监委获得上述消息。这也意味着该乳企相关产品被叫停输华。
洋奶粉频频爆出质量问题,而国产乳品质量水平仍需大幅提高,消费者究竟应该如何选择?
霉菌超标+超长保质期
据了解,霉菌指标通常与食品卫生、安全状况息息相关,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容易导致腹泻,严重时还会对人的内分泌、肝肾等造成损伤。而大肠菌群普遍存在于生活环境中,少数存在致病性。一般乳制品如果出现大肠菌群超标的问题,排除加工过程杀菌不彻底的原因外,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存储不当可能是主因。
为充分评估并管控澳大利亚输华乳制品企业生产过程及转运冷链风险,国家认监委要求澳大利亚主管当局以及所有41家已注册的巴氏杀菌乳企业限期提交相关技术性证明资料,并将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审核,全面加强对澳大利亚乳品生产企业的后续监管,督促其持续满足注册要求。
国际商报记者发现,商场超市里流行的进口纯牛奶主要来自德国、新西兰、西班牙等国家,有的包装上甚至直接印有中文标签,多数品类的保质期长达12个月,而国产常温奶的保质期基本在半年之内。
一些进口纯牛奶包装上印有“高温灭菌”的字样,据说这是其“长寿”的原因。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从理论上说,延时超高温灭菌技术可以生产出保质期为一年的常温奶,但这是以牺牲牛奶品质为代价的,保质期越长意味着杀菌温度更高或时间更长,牛奶的营养成分也会流失更多,失去了喝牛奶的意义。
那么保质期那么久,算违规吗?“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常温奶保质期都没有明确行规。”乳业专家王丁棉透露,进口常温液态奶基本上都是“专门卖给中国消费者的”。在国外,消费者日常喝的牛奶90%都是低温奶,必须冷藏,就是为了保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应大力扶持国内乳企
近日,中国奶业协会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了《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6)》。《报告》显示,中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99.5%。
但同时,国内奶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是国际品牌依然强势,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奶业协会统计显示,虽然中国已是奶业生产强国,但每年乳制品进口数量依旧高企,每年进口的乳粉和乳制品折合成原奶约为1200万吨,约占全国奶类消费量的1/3。
对此,宋亮建议,一方面国家应通过实施收储奶粉,解决部分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应刺激消费需求。未来中国乳制品消费折算成原奶应该在6500万吨~7000万吨,而目前只有4200万吨左右。“此外,还应该尽快改变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宋亮建议,应借此次危机进行模式重建,采取适度规模化与种植业、养殖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帮助农民建立起有生产积极性的产业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产业发展。
王丁棉也认为,若上游奶牛养殖企业大量倒闭,再恢复就很难,中国的奶源不能完全依靠国外,否则中国乳业安全就会受到挑战。
王丁棉建议采取税收补贴的方式,对使用还原乳企业征收更高的赋税,用多出来的税收补贴使用国产奶源的企业,促使更多企业使用国产原奶作为原料生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