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国际经济 >> 要闻 >> 正文

“青年潮”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红利”而非“魔咒”

http://www.newdu.com 2017/9/13 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是联合国系统内专门向发展中成员国提供粮食和农业发展贷款的金融机构,口号是“投资农村人口”。今年4月,多哥前总理吉尔贝·洪博(Gilbert F. Houngbo)走马上任IFAD的总裁。

  这并不是洪博了解农村的起点。成长于西非国家多哥的农村地区,洪博从小就很熟悉农村地区贫困生活的真正样貌。日前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洪博回忆说:“8岁时,我每天早上需要步行4公里去取水;后来,我每天步行20公里去上高中。每当两季粮食收获之间青黄不接的时节,或是遇到了洪灾、旱灾,我知道那种食物短缺的滋味。” 洪博着重强调的是现在: “四五十年后,我已经56岁了,但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一些贫困人群,生活在甚至比我小时候更糟糕的处境当中。这是我完全无法接受的。”

  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是驱使洪博投身公共服务、关注农村发展的动力,也让他对青年议题尤为关注。“投资于青年是一件极具战略性的事情。但现实却是,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村地区正在失去年轻人。为农村青年创造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正出现被称为 “青年潮”(youth bulge) 的现象,年轻人和低龄人群占人口总数比重较大。比如在非洲,约三分之二人口的年龄在25岁以下。

  “青年潮”的出现,既可能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丰富人力资源,也可能造成社会资源更加紧缺,从而形成限制社会发展的阻力。洪博认为:“让‘青年潮’成为社会发展‘红利’而非‘魔咒’,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据世界银行统计,60%的非洲青年处于失业状态,70%的非洲青年生活在国际公认的贫困线以下,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这种现状,可能成为社会动乱的温床,或者促使更多青年被迫迁徙到其他地区、其他国家,从而带来移民问题,许多年轻人很容易被极端组织所吸引。

  创造条件让农村地区留住更多的年轻人,是吉尔贝·洪博努力思考的问题。对此,他有几条建议: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让农村地区青年寻找工作机会不再那么艰难,从而提高农村地区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二是,通过财政支持,比如通过IFAD提供的小额贷款等方式,让农村地区发展得更好,从而出现更多的工作岗位,以减少青年必须迁徙到大城市甚至移民国外讨生活的风险;三是,必须解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青年技能之间的“错位”问题。洪博说:“在一些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包括农业在内的基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正下降。这意味着,我们要给农村地区青年提供在非农领域的职业培训机会,提供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渠道,并教给他们工作所需的科技知识。”

  在发展和减贫领域,洪博认为中国模式值得参考。他说:“我们看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减贫和教育这两项目标的完成情况,很大部分积极成果来自于中国。国际社会事实上已经在开始学习中国了,无论是金砖合作还是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都是希望从中国学习经验。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粘贴过程,而需要在学习之后,将这些经验与新的环境相匹配和适应。”

  洪博还表示相信,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不是对立的。他介绍说,IFAD在发展中国家支持了许多“适应气候变化”的小规模农业项目,这些项目都会将气候变化因素考虑进去,与农业贷款的发放挂钩。“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我们的目的也不只是简单地考虑环境保护,我们也非常注重这些项目的经济效益。”洪博认为,增加贫困人群的收入和应对气候变化,完全可以并行不悖;而在这些项目中更多地引入科技因素,则可以显著提高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效率。(陈婧)

Tags:“青年潮”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红利”而非“魔咒”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