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国内经济 >> 要闻 >> 正文

沪郊“最后一公里”难题仍然待解

http://www.newdu.com 2016/6/24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李治国 参加讨论

  针对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近年来上海不断推出并完善社区穿梭巴士、短驳公交、公租自行车等解决方案。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全新的智能出行模式浮出水面,通过技术与大数据进一步化解市民出行困扰。

  由于人口疏解政策的推进,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职住分离明显,通勤时间动辄长达40分钟以上。2003年以来,上海在宝山、嘉定、松江、闵行等近郊地区,开展新一轮市属配套商品房基地和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加之房价“梯度效应”,以及不断有地铁新建或延伸,较大规模人口随之迁居外移,但依然在中心城区上班,产生了明显的潮汐式迁徙动态。

  据滴滴出行平台大数据统计显示,早高峰期间上海外环外人口大量流入市区,晚高峰又回流至沪郊。

  受到职住分离影响,上海市人均通勤距离19公里,平均通勤时间50分钟,明显高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外环外地铁站成为市民早晚高峰出行的主要中继站,但衔接居住社区到地铁站点、公交枢纽的路程则完全由地面交通承担,“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突显。针对这一问题,上海近年来不断推出并完善社区穿梭巴士、短驳公交、公租自行车等解决方案,但与快速增长的近郊居住社区和出行人口数量相比,仍存在运能缺口。

  今年2月,滴滴快车正式进入上海,相比专车拥有较大价格与运能优势,更加契合短驳出行需求,经实地调研后于3月推出了“沪郊快车”专项服务——拓展增量运能,运用电子围栏等技术手段将运能锁定在外环外区域,并通过市场营销吸引市民体验。在高峰时期,运营策略主要倾向地铁站周边,尽可能引导司机满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

  城市交通专家认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理想的办法是实现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在交通服务体系方面,需要从完善交通服务系统着手,填补“最后一公里”的短驳“盲区”,使之成为服务于人们出行全过程的交通循环——比如,调整公交线路,加密发车班次,有针对性地改善公交服务;开通穿梭巴士,实现社区微循环;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填补盲点区域。“沪郊快车”服务则是“互联网+出行”理念,也是解决类似“最后一公里”等具体交通难题时的实际运用。

  滴滴快车上海城市经理林冉介绍说:“沪郊快车”服务开通已满3个月,经过持续摸索与及时调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也获得了较好的反响。目前,滴滴快车外环外的订单占比已达28%,相比年初增长了将近一倍,与订单占比达33%的内环内一起成为快车上海订单最多的两个区域。(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Tags:沪郊“最后一公里”难题仍然待解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