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上海8月30日讯(记者李治国)过去几年间,移动互联网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一直着力推进“互联网+”落地发展,大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以滴滴为代表的移动出行行业,也在上海此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创造市场增量、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吸纳就业、便捷群众出行,逐步成为城市交通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滴滴出行日前发布的《上海市移动出行(滴滴)就业及社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初,滴滴已经为上海提供了28.77万个灵活就业机会(包含专快车和代驾司机),相当于上海2014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3.4%;专快车共服务622.71万申城市民和游客,相当于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的25.8%。
两年不到服务超600万人有效缓解上下班打车难
报告显示,自2014年9月专车在上海上线以来(2016年2月快车上线),滴滴平台的移动出行订单稳步快速增长,始终保持线性上扬趋势。截至2016年8月初,滴滴专快车共服务了622.71万上海市民和游客,相当于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的25.8% 。
网约车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出行效率,有效缓解了上下班高峰时期打车难问题,使得交通领域的供需更加匹配,已成为广大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与此同时,作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上海,外地游客较多,滴滴平台提供的网约车服务,服务了外地游客,对游客的旅行体验提升起到了正面、积极作用。
提供了28.77万个灵活工作机会有效吸纳社会就业
在为民众提供出行新方式的同时,网约车平台有效吸纳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截至2016年8月初,滴滴平台已为上海提供了28.77万个灵活就业机会(包含专快车和代驾司机),相当于上海2014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3.4%。
在上海28.77万滴滴司机中,有大量下岗再就业工人、失业人员和转业退伍军人。他们有的本职工作收入低,需要通过辛勤劳动获得额外收入,以补贴家用;有的处于失业状态,专职在滴滴平台工作。
专家表示,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网约车既符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又满足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尤其在减缓交通压力和增加就业等方面,滴滴平台以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承担了就业蓄水池的作用,已经成为拉动出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超七成司机为70、80后夹心男开滴滴补贴家用
数据显示,上海滴滴司机以70、80后的占比最大,分别达到27.9%和53.2%;还有11.1%为90后群体。与全国相比,上海滴滴司机80后(27-36岁)的占比相对较大。由此可见,青壮年,尤其是27-36岁的80后是上海滴滴司机的主力军;在滴滴平台上获得经济收入已成为很多在沪年轻人的选择。
此外,上海滴滴司机以男性占绝大多数(92.5%),但平台也为超过2.16万名女性群体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结合上述情况,不难得出,超七成上海滴滴司机是70、80后拥有家庭和孩子的男性,他们是社会中坚力量和家庭的中流砥柱。
近3/4上海滴滴司机为兼职日均在线低于4小时
滴滴平台上的上海司机就业呈现出典型的分享经济特征:平均每天在线时长在2小时以下的占比最大,为59.1%;在2-4小时的为14.0%。可见,有近3/4的上海司机把开滴滴作为最重要的“第二职业”,滴滴平台司机以兼职为主的就业形式则体现了分享经济“人人帮助人人”的特征。(注:在线时长不等于工作时长,一般来说要高于工作时长。)
从收入情况来看,上海滴滴司机整体相比其它城市较高,其中,有10.6%月收入超过10000元,远高于全国水平,他们已将开滴滴作为最主要的就业方式。总体来说,上海司机在滴滴平台上活动较为活跃,收入水平高的群体相对较多,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滴滴平台辛勤劳动获得相对高的收入。
超八成为驾龄5年及以上老司机服务评分较高
该报告还显示,上海的滴滴专快车司机以成熟专业的老司机为主。按照要求,平台上的司机都拥有3年以上的驾龄,其中绝大多数(81.2%)司机拥有5年及以上的驾龄,近五成(46.3%)的司机拥有9年以上驾龄。
由此可见,滴滴平台上的上海司机大部分拥有多年驾龄,他们驾驶经验丰富,技术娴熟,能够给乘客提供安全保障和舒适的乘车体验。因而,97.9%的上海滴滴司机得到4.5分以上的服务星级,其中37.3%的司机评级为满分5分,乘客评价以“态度好服务棒”、“车内整洁”、“驾驶平稳”为主。
在滴滴平台上,除了乘客评价本身对司机具有激励作用外,该评价也会和司机收入挂钩,例如百单5星奖励,能让服务更好的就业者得到更高的收入。可见,网约车平台企业和司机有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赢得市场的天然驱动力。
不足四成1.6L以下车辆完成过半订单为服务主体
此外,滴滴平台数据显示,上海专快车司机的车辆排量以2.0L以下为主,占比71.1%;其中以1.6L以下占比最大,为38.9%。对不同排量车辆的接单行为分析可以看出,不到四成1.6L以下车辆完成了超过五成(52.8%)的订单,是居民和游客移动出行服务的绝对主体。
尽管1.8L-2.0L、2.0L以上的车辆占比都超过两成(分别为23.0%、28.9%),但实际接单量仅为18.3%和20.0%,主要承接一部分差异化出行服务。
当前,滴滴平台上提供的车辆类型,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充分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出行需求。从数据可以看到,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