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 达闼科技公司研发的导盲头盔。
下图 未名凯拓农业生物创始人邓兴旺团队在进行研究。
下图 百济神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在实验室工作。
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赵淑兰摄
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自主创新技术资源的高度聚集,吸引着嗅觉灵敏的资本蜜蜂如采蜜般追逐。如今,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依靠人才、技术、资本“三轮驱动”,不仅成为中国的创新创业高地,也正在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局部领域“领跑者”。
聚“才”有道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邓兴旺本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终身教授。作为国际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离开耶鲁大学来到北京大学任职,在中关村创办未名凯拓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立志通过基因技术,推动中国育种业早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的鲍捷,作为清华大学博导,带领团队采用新型量子点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制作出了手机摄像头大小的光谱照相机,让普通人也可以随时随地做物质分析判断。这是量子点材料首次在光谱仪研制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中关村积极打造人才发展的“软口岸”,依托在伦敦、悉尼、东京等地设立的10余个海外人才联络机构,在全球坐标系中发现、延揽高端人才。目前,中关村地区有1188人是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占全国“千人计划”总人数的20%;海归创业人才累计创办企业超过8000家,成为国内海归人才创办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
运用“国际孵化器+基金”模式,挖掘海内外拔尖人才,布局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前沿技术和高端项目,是中关村延揽国际拔尖领军人才的创新之举。在美国硅谷核心地带活跃着的“中关村斯坦福新兴技术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来自斯坦福大学及周边院校的原创性和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技术项目,并与中关村硅谷国际孵化中心合作,引导支持项目到中关村实现产业化发展,推进海外先进技术、人才引进来。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对于创新创业人才,中关村已形成国家、北京市和示范区级三级错位互补、协调联动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如中央政府批复的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等“1+6”先行先试政策,北京市出台的“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创新政策,中关村试点实施简化“绿卡”办理程序10项出入境管理改革措施,支持企业引进全球人才,等等。
许多创新创业人才胸怀科技报国、产业报国的梦想,对他们来说,中关村是最容易实现理想的地方。小米科技在智能手机领域异军突起,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年收入就达到100亿元。剖析小米快速发展的秘诀时,雷军说,感慨这个伟大的时代,感叹中关村这片神奇的土壤。
“时代+土壤”,这不仅是雷军的创业告白,更揭示了中关村的核心优势——把握改革发展的大势,营造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已具规模的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成为高端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加盟清华科技园一家公司的宋磊曾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多年。他表示,中关村的产业聚集度、研发设施水平、风险投资规模日新月异,创业奋斗的热情不亚于美国硅谷,他坚信这里才是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
科技领跑
科学技术,无不是由人才发明创造和掌握的。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就可能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也使中关村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云适配联合创始人兼COO高婧在哈佛大学读书后到香港创业,后来同曾是微软美国总部IE技术核心工程师的陈本峰联手在中关村创办美通云动公司。他们开发的全球网站跨平台适配的移动化技术,颠覆了传统手工移动网站的建设模式。
百济神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晓东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其研发团队中大部分人曾在辉瑞、拜耳、葛兰素史克等国际制药巨头从事药物研发,有10年以上制药工作经验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0%。该团队专注于开发、推广靶向和免疫肿瘤治疗,在研产品线全部为自主研发。在研产品PD—1单抗BGB—A317去年底通过美国新药研究申请审评,成为中国自主研发和本土生产的大分子药物中第一个获得美国临床试验准入的项目。
达闼科技公司推出导盲头盔,其背后是一个放置在云端的智能“大脑”。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中国移动研究院前院长黄晓庆团队研发成功导盲头盔上的立体视觉摄像头、惯性导航仪等传感器,能化身为盲人的“眼睛”,通过后台的人工智能技术,实时指导盲人分辨行人、汽车、人行道、障碍物等。
中关村布局了一批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国际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这里不仅是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志在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领跑者”。
北斗星通自主研发出了北斗导航芯片;北京航材院系统掌握高品质石墨烯制备及应用的关键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石墨烯隐身材料、防弹材料、增强金属材料等应用概念;京东方投产全球最高世代线10.5代TFT—LCD生产线,引领大尺寸超高清显示技术发展;施一公团队捕获真核细胞剪接体三维结构,标志着人类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理解又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中关村已经在人工智能、原创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涌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累计创制国际标准184项,在部分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资本“采蜜”
发展离不开资本,创新也离不开资本。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对于拥有巨大市场前景的创新企业,资本却主动“联姻”,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地平线机器人科技公司是全球估值较高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其联合创始人兼软件副总裁杨铭是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创始成员之一,联合创始人兼硬件副总裁方懿曾任诺基亚大中华区研发副总裁,公司核心技术骨干和管理层来自Google、Facebook、微软、诺基亚等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一年,就先后获得了晨兴、高瓴、红杉、金沙江、线性资本、创新工场和真格基金的联合投资,以及硅谷著名风险投资家、双湖投资、青云创投和祥峰投资的重量级投资。
人才与技术在中关村的聚集,像鲜花一样“招蜂引蝶”,直接吸引“采蜜”的资本蜂拥而至。“现在创投机构在中关村的竞争已是‘水深火热’,下手一定要快,否则就会被对手抢了先。”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谈起这几年在中关村投资的心得时这样说。作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创投资本的追逐不断为中关村的创新创业输送新动能。
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壮大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规模。近年来这里每年吸引的创业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比例与硅谷占全美国的比重相当。许多创业者表示,在中关村只要有好项目,不需要考虑去哪儿找风投,只需要考虑选择哪个风投机构。
中关村积极推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率先推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试点,推动成立中关村股权交易服务集团(“北京四板”)。截至2015年底,中关村上市企业达281家,其中境外上市企业超百家。不断涌现的网络平台股权众筹等创新型金融模式,进一步助力创业者摆脱创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烦恼。(经济日报 记者 赵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