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下乡进村 农村金融风险亟待排查
记者 刘丽 北京报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金融服务的普及,农村市场被越来越多的机构关注,无论是电商下乡,还是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都昭示着农村市场的重要性。《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农村金融成为新“风口”的同时,一大批鱼龙混杂的机构开始涌入,其中包括一些非法集资公司。
此前,在14部委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上,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呈现“下乡进村”趋势,去年以来,个别省农村地区非法集资案件高发,虽然涉案金额不高,但涉及人数众多,风险积聚。个别地方不法分子借农民合作社名义,打着合作金融旗号,突破“社员制”“封闭性”原则,超范围对外吸收资金,欺骗误导农村群众。这类非法集资隐蔽性强、波及范围广、危害大,给农民群众利益造成了很大损害,也给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造成了不良影响。
这些非法集资活动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村金融供给服务不足等深层次原因,也有监管缺失、利益驱动等方面的因素。
据分析,一方面,一些农民群众普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辨别能力低,容易受利益诱惑。另一方面,现行法律对农民合作社没有明确主管部门,特别是对农民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尚未明确部门监管职责,存在监管空白,加大了基层监管的难度,为一些人假借农民合作社名义搞非法集资提供了可乘之机。
农村金融在现阶段仍存在非常多待解决的问题,人人聚财CEO许建文举例称,比如农民征信信息严重缺失、地区差异大难以标准化、催收困难等问题都制约着行业发展。总体看,我国农业人口数量庞大,农村金融未来潜力极大,但需要较长的发展周期,也需要诸多的配套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银监会对外公布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显示,银监会拟一年立法46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修订)被列为立法项之一。
农业部也表示,今年5月将统一组织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引导广大农民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自觉抵制并远离非法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