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艘海轮在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码头卸货。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全国各省、市、区公布的经济运行期中成绩单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1个省份的GDP增速明显快于全国增速。可以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新动能加快成长,各地经济发展呈现出成色足、质量高的发展态势——
近日,全国31个省份陆续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期中成绩单。其中,西藏以10.8%的GDP增速继续领跑,重庆、贵州紧随其后,甘肃GDP增速在西部板块中明显掉队,辽宁GDP增速排名继续垫底。
记者在梳理成绩单中发现,今年上半年,我国多数省份经济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或有所回升,经济运行总体上呈平稳向好。更可喜的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新动能加快成长,各地经济发展不仅成色足,而且质量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明显分化,个别省份投资运行表现疲软,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6.9%,其中一、二季度的增速均为6.9%。从各省公布的GDP数据看,有21个省份的GDP增速明显快于全国增速;天津、上海、山西的GDP增速与全国增速持平;北京、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甘肃、辽宁等7个省区市的GDP增速则慢于6.9%。
近年来,我国GDP增速总体上呈现了“东慢西快”的格局,即西部省份的GDP增速较快,中部省份次之,东部省份则步子更缓一些,而东北地区则面临振兴重任。
从今年上半年看,这一格局总体上没有改变。在东部地区的10个省份中,GDP增速处在6.8%至8.3%之间,与一季度相比,北京、天津、福建、海南4个省份的GDP增速放缓,浙江、山东、广东3个省份的增速持平,河北、上海、江苏3个省份的增速则略有加快。
中部地区6个省份的GDP增速处在6.9%至9%之间。其中,江西的增速为9%,与一季度持平,在中部6省份中处于领跑位置,其他5个省份的增速均快于一季度。
值得关注的是,山西省的GDP增速在经历13个季度的低迷表现之后,增速为6.9%,终于赶上了全国步伐,经济增长逐渐步入合理区间,呈现出由“疲”转“兴”的发展态势。而在此前,山西经济一度遭遇断崖式下滑,排在全国倒数位置,经济增速只有3.1%。
在西部省份中,有10个省份的GDP增速在7%以上,明显快于全国平均增速;西藏、重庆、贵州3省份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位列前三,持续多个季度领先全国其他省份。
甘肃GDP增速令人担忧。今年一季度,甘肃的GDP增速为6.1%,虽然在西部地区处于垫底位置,但仍快于东北三省。而从上半年看,甘肃的经济增速只有5%,比全国增速慢1.9个百分点,比处于西部地区倒数第二位置的内蒙古慢1.6个百分点,比西部省份的领头羊西藏更是慢了5.8个百分点。这样的表现或许意味着甘肃的经济发展在西部省份中已经面临“率先掉队”的危险。
东北三省的GDP增速仍然慢于全国增速,其中,黑龙江、吉林的GDP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加快0.2和0.6个百分点,吉林也凭借0.6的增幅超过了黑龙江,经济增速在东北三省中处于领跑位置。辽宁的GDP增速仅为2.1%,比一季度放缓0.3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垫底。
提质增效稳步推进
今年上半年,我国在保持经济增速运行平稳的同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稳步推进。
梳理各省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各省份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保持总体经济运行平稳的同时,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北京市紧密结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工作,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市场总消费额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1个百分点,消费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河北省上半年6.8%的增速,是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河北省统计局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田艳分析说,河北省“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其中压减退出炼钢产能1572万吨、炼铁1408万吨。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增速快于传统产业。新业态方面,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快递业、共享经济等领域快速发展。
“服务业已成为拉动重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秦瑶指出,今年上半年重庆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新经济逐步成长,新动能逐步累积。重庆第三产业增速高于第一、第二产业,这是当地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之一,亦是重庆经济保持平稳快速的原因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总统计师韩祖海说,上半年,广西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持续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消费升级类的产品销售情况比较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无论是运行态势、经济结构,还是新动力的成长、运行的质量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上半年广西经济运行稳中有升、稳中向好,为完成年度发展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奠定了一个更加稳固的基础。”韩祖海说。
投资分化值得关注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6%,增速与1至5月份持平。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回升,投资运行中积极因素逐步积累。
从各省份看,各地在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投资补短板的功能。北京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九成,主要投向交通、能源、水务、绿化等领域。
湖南省上半年完成民生工程投资同比增长23.1%,增速比全部投资快10.7个百分点。其中,用于教育事业的投资增长10.5%;用于卫生和社会工作的投资增长42.6%。
宁夏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其中,短板领域投资增势良好,全区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65.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24.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7.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0倍。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各省份的投资出现了明显分化。在31个省份中,有19个省份的投资增速快于全国投资增速。其中,新疆、贵州、西藏的投资增速在20%以上,处于领跑位置;云南、广东等14个省份的投资增速在10%至20%之间。
在投资增速慢于全国增速的12个省份中,吉林、辽宁、甘肃3个省份的投资增速垫底。其中,辽宁和甘肃的投资增速分别为-31.4%和-36.3%,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扩大6.5和5.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下滑,严重拖累了经济增长,是甘肃和辽宁GDP增速排名垫底的重要原因。
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力增效,在宏观经济增长中依然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不同省份投资运行的分化,特别是辽宁、甘肃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巡视员赵培亚撰文指出,当前,我国仍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合理有效投资;抓转型促升级,努力振兴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引导,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有效落实民间投资各项政策,更好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