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孙潜彤
加强北京与辽宁沈阳对口合作,是落实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的重大举措。
北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独具优势,沈阳积极引进北京相关企业,开展全产业链合作。今年以来,京沈两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已确定对口合作项目95个,总投资额达1210亿元,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增添新动能
今年以来,北京市与辽宁省沈阳市对口合作明显提速。
京沈两市共同起草了《北京市和沈阳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确定了“人才、市场、政策、资源、平台”5大领域55个重点事项。沈阳经济区和朝阳市、葫芦岛市、盘锦市主动融入,形成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深入对接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京沈对口合作项目95个,总投资额达1210亿元。亿元以上项目70个,主要分布在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通用航空、航空育种、电商平台、大数据、农产品深加工、物流仓储、健康医疗、文化创意等领域。
北京和沈阳的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既为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提供了新空间,也为沈阳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大批经济发展项目落户沈阳。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新院区、北京数码大方科技公司铁西区工业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项目正在建设;北京明日宇航东北航空基地、联东U谷中关村智能产业分园、中化集团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等项目年内实现开工建设。仅沈北新区与北京12家企业就签订了12个项目,投资共计235亿元。
比项目更为深远的合作是引入科技源头活水。北京中关村将沈阳的加工制造产业优势和配套优势与中关村的科技人才优势有效链接,推动了北京人才到沈阳落地,沈阳企业到北京建立孵化平台。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表示,首先是“复制”,将中关村良好的双创生态复制到沈阳,释放沈阳高校院所的人才能量。例如,东北科技大市场引进中国生产力学院、中联认证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沈阳代办处等高端服务机构入驻;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入驻沈阳国际软件园。
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表示,京沈对口合作要遵循的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对口合作不等于对口帮扶、对口援建、对口支援。京沈对口合作既要重视产业项目方面的“硬合作”,更要重视干部挂职学习方面的“软合作”,把思想交流、优化营商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目前,沈阳已确定首批47名副局级以上干部赴北京挂职锻炼,北京市确定首批11名干部到沈阳挂职。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京沈合作还有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比如旅游,沈阳旅游集团与首旅集团合作共推“京沈周末游”,沈阳市已确定试点景区,辽宁省内各城市国有景区也对北京居民实行半价优惠。创设“京辽”旅游一卡通,省内各市国有宾馆向北京居民实行住宿打折等优惠。
再比如看病就医,北京与沈阳将在医疗教学、医疗卫生方面加强合作,加快建立京沈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方便沈阳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问诊京城名医。沈阳市多家医院建立了在京院士工作站,与北京几家医院开展了远程医疗诊治试点。
在养老方面,沈阳借鉴北京“互联网+民政+社区治理”模式,引进中信国安在沈阳市部分社区开展社区服务、养老服务领域项目建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孙潜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