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地采摘嫩绿的茶叶、亲手炒制再冲泡一杯,这香气扑鼻的茶庄之旅来得超值!”青岛游客张宏伟对杯中茶赞不绝口。近几年,山东省即墨市龙泉街道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品牌化、市场化等方面进行探索,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其中,石门村的瑞草园就在转型升级中尝到了“甜头”,刚步入凉爽秋季,该庄园就迎来百余名体验茶文化的游客。
龙泉街道辖区内有连荫河、龙泉河等河流穿行而过,水源洁净清甜,加上土质适宜,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茶叶种植在濒临连荫河的石门社区悄然兴起,茶农数量也不断增加。然而,因缺乏深加工技术、品牌、销售渠道,茶农们只能把刚摘下来的茶青成批卖给外地商贩,每斤也只能卖20元左右,“那时候,种茶就是在帮别人赚钱。”
为了解决茶青价格低得现状,村庄两委在2011年建立了青蒲绿茶专业合作社,社员负责种植和管理,合作社进行炒制和销售,茶叶质量大大提升,价格也一路看涨,今年春茶已达600元/斤,红茶300元/斤,茶农钱袋子明显鼓了起来。眼下,正在茶叶一年中的销售旺季,50余名前蒲渠店村村民正背起篓子为采摘茶叶而忙碌着,“我们要赶紧多采些,送到合作社炒制后就卖出去,一亩地能挣1.2万元呢,我家今年种了6亩半,能卖个7万多元,那可是不小的收入呢!”茶农黄象军兴奋地说。
茶农们的腰包鼓了,吸引了更多村民加入到茶叶种植队伍中,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5年石门社区茶叶规模化种植已近300余亩。随着竞争者的不断涌现,茶叶价格受到冲击,要发展必谋新路。于是变卖茶为“卖风景”的新路径在龙泉街道渐渐清晰。
“丰产不一定增收。”说起收益,石门村的瑞草园茶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连英有自己的见解。她说,前几年,村庄茶农一味追求产量,逐步丧失了自主定价权,种植的茶叶出现了滞销现象。“而现在,我们也搞起了‘供给侧改革’,不止卖茶叶,还把茶园收拾起来,卖起了风景。很多城里人都会在周末到我们这边采采风,体验一下茶园的美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还顺带着买点茶叶,现在我们赚的可不止茶叶钱啦!”
中国是茶之故乡,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年轻一代人对其却知之甚少。为了使其得到传承发扬,龙泉街道在茶园旅游成形的基础上,又探索出“科普+旅游”的发展思路,将茶产业进一步延伸。
身穿青色旗袍,松松束起长发,伴着优雅的古筝乐曲,一位窈窕淑女用芊芊玉指缓缓拨动茶杯,倾到间,一股浓香扑鼻而来……这就是市民游玩疲惫之时,静心体验茶文化的环节之一。
了解茶叶制作工艺,懂得饮茶相关礼仪,知晓茶叶悠久历史……茶叶加工室、品茶室、科普展厅等相继推出,这也成为即墨市首家茶文化科普基地。
“每年茶叶收获季节,都会有不同高校、幼儿园、青少年训练营等机构来龙泉体验茶文化,我们也正好借机大力推介当地特色水果、食品等,推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据石门村党支部书记王孝一介绍,该村将进一步拓展发展思路,依托村内茶园,打造一条“农业科普游”新路线。
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计划把条件较好的果园、花卉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庄园,再推出一批龙泉特色旅游项目,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进一步推动三产深度融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成 通讯员 孙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