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发布,引来各界关注。今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将拿出10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落地,志在聚集“硬技术”、精育“白菜心”,加快推动升级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据介绍,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100亿元财政资金将支持代表全球产业发展方向和体现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和机器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产业的高精尖项目发展。支持方式将围绕项目主体从孵化研发到成长壮大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综合采取多种方式,发挥产业政策引导带动作用。
“开发区20多年的建设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坚持高精尖产业结构是我们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绳立成表示,高精尖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就是要向社会释放坚持创新引领、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强烈信号,增强企业在开发区落地发展的信心。
绳立成介绍,《办法》主要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示范、创新产业集聚、高端人才发展、宜居宜业建设5个方面,提出“高精尖十条”系列产业政策。其中,科技成果转化主要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环节,每年安排5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设立高精尖产业基金,支持重大项目落地;技术创新示范主要聚集“硬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创新产业集聚将对新引进的高精尖项目给予企业综合税收、贷款贴息、房租、个税奖励等支持,对高速发展的规模企业和纳入创新型培育计划的中小型企业骨干团队给予奖励;人才发展方面,每年安排2亿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对“亦麒麟”领军人才、“博大贡献奖”获批人才给予奖励支持等;宜居宜业建设方面,将在智慧城市、大气治理、交通出行等方面加大支持投入,建设绿色低碳宜居新城。
目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2家,各类研发机构超过300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22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家,博士后工作站23家。《办法》实施后,将力争到2020年,形成6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15家百亿元级企业、8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20家国家级和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80%。
此外,为进一步做好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今年下半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将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建设、技术创新示范区建设、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建设等。(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