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市实施锂电新能源产业“332”发展战略,打造动力锂电池制造产业基地、锂电核心材料生产加工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建成锂电企业总部办公中心、锂电新能源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国家锂电研发监督检验中心,创建锂电新能源产业金融平台与锂电新能源产业材料采购平台,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
作为国内首家利用铁锂云母矿制造碳酸锂的企业,江西飞宇新能源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近日在宜春市奉新县工业园正式投产。公司董事长魏冬冬高兴地告诉记者,公司通过与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出国内首创的铁锂云母提锂核心技术。“利用新技术,生产过程可实现‘三废’零排放,真正做到绿色生产。更关键的是,生产成本可以节约50%,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依托得天独厚的锂资源优势,地处赣西地区的宜春市紧扣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脉搏,把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从锂矿原料采选到电池级碳酸锂、电池关键材料,再到锂离子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条。2018年前三季度,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5.16亿元,同比增长49.3%,成为全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方位政策支持
宜春素有“亚洲锂都”之称,全市已探明可用氧化锂储量260万吨,占全国五分之一。宜春市委书记颜赣辉介绍,当前宜春正全力实施锂电新能源产业“332”发展战略,即打造宜春市动力锂电池制造产业基地、锂电核心材料生产加工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建成锂电企业总部办公中心、锂电新能源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国家锂电研发监督检验中心,创建锂电新能源产业金融平台与锂电新能源产业材料采购平台,力争到2020年形成千亿元产业规模。
围绕这一目标,宜春市出台《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关于加快推进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兑现操作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锂电产业项目引进、企业扶优扶强、人才引进培养、科技自主创新、配套服务平台、金融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政策支持。
走进坐落于万载县工业园的南氏锂电公司,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生产车间热火朝天。去年4月份落户后,企业仅用了不到6个月时间就建成第一条生产线并顺利投产。今年11月初,该公司又投资5亿元,建设全球首条锂云母制备氢氧化锂万吨级规模化生产线。“企业发展这么快,主要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为企业在项目申报、用地、人才等方面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公司总经理刘剑叶说。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今年6月份,江西浩海锂能联合南昌大学等单位公布了锂云母全组分利用绿色工艺及关键技术,利用该工艺技术可有效解决以锂云母为原料提取锂废渣综合治理利用难题,实现锂云母提取碳酸锂及其全元素产品的综合利用,是目前国内外唯一能实现锂云母全元素提取的工艺技术。
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宜春市积极搭建平台,广泛吸纳人才,大力支持锂电新能源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开发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强与央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协同开展共性技术攻关。
目前,宜春建有全国唯一一家由科技部授牌的国家级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锂电材料及产品检测中心成功获批省级CMA和国家CNAS检测资质,组建了江西省锂电新能源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和动力储能电池技术研发协同创新体及江西省锂云母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体,成立了江西“海智计划”锂电新能源产业工作站,创建了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当好“锂”保姆
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生产企业——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从签约入园到注册登记,不到4天就全部办妥;九鼎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建设仅用3个多月时间就完成并投入生产。
“满腔热情为企业服务,乐于当勤快的‘店小二’,提供全天候的‘保姆式’服务。”这是宜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水平一直提倡的服务理念。
宜春精心做好“加减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四最”营商环境。该市做足“加法”,组建了“1+5”投融资平台,设立了50亿元的锂电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发挥“财园通”“银园宝”“银企对接”等金融平台作用,每年为锂电企业融资2亿多元。同时,帮助锂电企业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和资金,市级层面的项目和资金优先向锂电企业倾斜。
为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宜春又善做“减法”,在用地、规费、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每年累计为锂电企业减免税费近千万元。
让利于企,互利共赢,带来了“乘数效应”:锂电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连续多年呈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形成了远东福斯特、紫宸科技、合纵锂业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兴 通讯员 黄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