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只要走进警戒范围,摄像头就会自动捕捉图像,借助“超星光”技术,摄像头在黑夜也能拍出清晰的全彩色图像……日前,在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安防视频监控领域首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记者领略了“无红外24小时全彩超星光摄像机”的神奇。这项产品取得了安防行业低照度技术重大突破,在推向市场的当年就创造出超亿元的产值,并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最新发布的“全球安防50强”中,天地伟业名列第九。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一直走在科技创新前沿的物联网企业天地伟业,尝到了智能科技带来的甜头。“这些应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技术,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凭借领先技术,连续三年保持30%的增长速度,去年产值超过30亿元。”天地伟业董事长戴林骄傲地告诉记者。
天地伟业的发展,是天津以智能科技驱动产业向高端迈进的一个缩影。2018年,我市全力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科学布局,不断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脱颖而出。2018年,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快于全市工业2.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6个百分点。科技型企业的提质发展,已成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推动我市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换轨”。
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创新创业的“痛点”和“堵点”在哪里,服务企业的重点就在哪里。市科技局局长戴永康说:“通过实施科技型企业成长路线图和升级版,我市成功打造了科技型企业发展的1.0和2.0版。2018年,全市5648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家。”
目前,科技型企业不仅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一张重要名片,更成为支撑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调结构、转方式的生力军。戴永康表示:“未来,我们还将持续提升我市科技型企业发展能级,培育一批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扶持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引领产业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母级’、‘巨轮级’创新型企业。”
惟创新者进。破除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天津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一大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酵母长染色体精准定制合成被科技部评为“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两端叠层有机光伏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海燕”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等刷新世界纪录。津产长征五号、七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世界首套在轨脑机交互及脑力负荷测试系统应用于“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自主研发主动反射面液压促进器成为“中国天眼”核心部件;着陆器压紧释放装置等技术装备助力探月工程。天津科技积极服务于我国“复兴号”动车、南海吹填岛礁、大型客机C919、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规划等重大创新工程。
在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天津神经工程中心主任明东教授的实验室,国产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正在利用脑机混合智能技术帮助瘫痪患者用意念“动”起来。这个系统被命名为“神工系列”。体验者需要把装有电极的脑电探测器戴在头部,并在患病肢体的肌肉上安装电极。借助“神工系列”的连接,让因中风导致偏瘫的患者只通过“想”,就能“指挥”自己原本无法动作的肢体“听话”地完成相应动作,甚至能站起来行走、拿东西,直至慢慢康复。
“‘神工系列’机器人利用脑机混合智能这种更先进的技术手段,真正实现了大脑皮层与肌肉活动的同步耦合,做到身随意动、思行合一。智慧医疗将给患者带来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减少病人的痛苦。”明东告诉记者。这项成果将让不少中风、瘫痪人士重新燃起独立生活的希望,目前已拥有包括7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在内的完整自主知识产权集群,创造了脑—机接口领域多项性能指标的国际纪录。
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平台的建设。近年来,以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在我市相继建成。目前,我市国家级科研院所及产业化基地、分支机构超过150家,带动了我市科技创新体系的持续优化。
科技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8》显示,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0.75%,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三,其中科技创新环境指数首次突破90%,达到92.9%,位居全国榜首。(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