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新产品不断涌现:世界首条在建10.5代玻璃基板生产线、国内首条自主研发的8.5代玻璃基板生产线、国内最大的宽幅偏光片、国内首台双离合自动变速箱,国内最薄的超薄浮法玻璃,合肥安德生抗肿瘤药品国家1.1类新药紫衫肽已进入三期临床,亳州九方制药注射用牡荆素获得国家1.1类新药临床批件,填补了安徽省制药史上无中药一类新药的空白。
这里创新平台“鳞次栉比”: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云平台被国家列入2017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互联网+”工程,芜湖国家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公共检测中心加快建设,蚌埠硅基新材料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取得重要进展,合肥中盛溯源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平台研发能力水平全球领先……累计建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20家、省级创新平台440家。
这里创新模式层出不穷:江淮汽车与上海蔚来汽车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成为国内互联网造车经典案例:合肥荣事达推行“双创中心—合伙人制—事业部制”三位一体的双创模式,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黄山市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健康养生+旅游融合发展,引进了中锐集团黄山教育小镇、华录集团健康文化养生园、恒大集团足球影视小镇等一大批相关项目,形成互助互补、联动发展融合圈。
这里是安徽省先后两批遴选认定的包括新型显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器、创意文化等在内的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来自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24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增速达16.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4%,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三分之一。
安徽新兴产业的蓬勃之势,来自于精准有效的谋篇布局。
2015年底,《安徽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启动编制。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生物和大健康、绿色低碳、信息经济5大产业、23个细分产业领域的发展方向、产业目标以及重点项目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万亿元,初步建成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安徽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条例》,这是国内第一部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法规。进一步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强化政策供给。201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陆续出台,在新建项目关键设备购置、企业并购、重大项目团队引进等10个方面予以支持。省政府每年出资20亿元作为引导资金,设立规模300亿元的省“三重一创”产业发展基金,目前共募集59.58亿元,累计投资金额22.17亿元;聚焦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设子基金8只,共募集27.29亿元,完成投资13.16亿元。
首创“四融”发展模式,整合科学中心创新资源,加强政府、院所与园区企业的深度对接,以“三重一创”产业扶持政策和基金入股等多种方式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创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截至目前,全省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10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3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6家,省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185家。创新平台“三重一创”领域覆盖率已达91.7%。
谋篇布局新产业,集聚发展春满园。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46家,累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44个。基地集聚了合肥京东方、科大讯飞、奇瑞、江淮、蚌埠玻璃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居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从研发、制造、销售完整产业链和“整机+配套”的产业生态圈。基地建设发展催生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石墨烯、精准医疗等一批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新动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白海星 文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