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都市圈由青岛、潍坊两市及烟台莱阳市、海阳市构成。如今,以其为核心的都市圈融合越来越深。
未来,青岛都市圈将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都市圈,成为东北亚地区国家合作枢纽之一、中国海洋产业创新基地、全省发展核心引擎
截至目前,青岛GDP已超过1.2万亿元,形成现代海洋、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等9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同时,青岛以“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使青岛成为面向世界开放、整合全球资源要素的新高地”这一高度,发起了海洋攻势、“双招双引”攻势、“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等15个攻势。
青岛庞大的经济体量、蓬勃的经济活力,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带来了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早在2017年1月份,山东省就发布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规划中提出,青岛都市圈由青岛、潍坊两市和烟台莱阳市、海阳市构成。如今,都市圈的融合越来越深。
交通枢纽带来新机遇
青岛已形成海港、陆港、空港和铁路港“四港联动”模式,成为辐射山东半岛、链接日韩欧亚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枢纽
过去,青岛只有一条胶济铁路。而今,随着青荣铁路和青盐铁路的开通,青岛已然成为“三条铁路、六线并行”的铁路交通新枢纽。平均20分钟一趟高铁,让人们有了高铁“公交出行”的感受,也使青岛与周边城市形成了1小时至2小时城市生活圈。
每到节假日甚至周末,由青岛到荣成和烟台的青荣城际铁路旅客人数剧增,青岛火车站都会根据旅客数量实时加开临客。荣成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青荣城际开通后,来荣成旅游的人数大大增加。在荣成海边,渔家乐店主徐玉琴告诉记者,现在来自青岛的游客特别多,她准备来年增加人手,以更好地接待“城际游客”。
交通的便利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利好。邹立夫是威海彤格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告诉记者,以前出差到青岛路上需耗费近5个小时,现在不到2小时,“这给我们在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增添了优势”。
更重要的是,青岛已形成海港、陆港、空港和铁路港“四港联动”模式,这使青岛成为辐射山东半岛、链接日韩欧亚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枢纽。
家住威海市的王女士在电商平台购买了美国日用品,没几天快递便把这些跨境日用品送到了她手上。这个过程就包含着空港陆港联动:来自美国的日用品通过飞机运抵青岛流亭机场后,通过海关监管车辆转关运输到青岛国际陆港关区通关查验,放行后再通过落户于青岛国际陆港的顺丰快递送到客户手中。
今年9月份,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将转场运营,这个连通3条高速公路、4条铁路客运线的4F级机场,将真正形成铁陆空综合交通体系,可以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小时至2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的客货集疏目标。“届时,青岛的辐射力将进一步增强。”青岛国际机场有关负责人说。
产业合作扩至多领域
青岛企业纷纷到烟台、威海、日照、潍坊等青岛周边城市设立分公司或者建设产业基地
青岛大学能源工程研究所所长田晓亮带领团队研发的“工艺性空调”技术,申报了40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28项已获得授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通过与位于威海荣成市的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使其先进的技术大放异彩。
田晓亮告诉记者,达因制药主要生产软胶囊药品,产品供不应求。但过去在夏天3个月时间内,因为湿度太大基本不能生产,应用他们的技术后,已经实现了全年全天候生产,产能提升了四分之一。“我们现在已经为达因制药近3万平方米的车间安装了这种‘工艺性空调’,我们的技术在电子、纺织等一年四季需要低湿的工艺性环境行业,都可以使用。”
在青岛大学,像这样的校企技术合作从2011年以来有数千项,其中近30%是与青岛周边城市企业合作。
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先后与日照、威海、潍坊等城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比如,与日照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科技转化平台和学生实训基地,成立日照市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合作开展黄海冷水团优质鱼类绿色养殖示范区、日照港湾研究院以及海洋生物、帆船、游艇等产业园区建设。
青岛大学则与威海市合作共建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负责人于建强告诉记者:“我们还将成立青岛大学威海技术转移基地,青岛大学的科研成果都可以在此转化。”
产业带动企业,青岛的企业到烟台、威海、日照、潍坊等青岛周边城市设立分公司或者建设产业基地,青岛贝尔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贝尔特是青岛市重点扶持的海洋生物科技示范企业,先后在山东济宁建设了大型生产基地,还在烟台海阳市投资建设了占地350多亩的高科技产业园,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后,这里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海洋生物制品及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年产值可达30多亿元,实现利税上亿元。
顶层设计加速一体化
加强与诸城、高密、海阳等联动,推进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临沂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建设半岛城市群创新资源和成果转化共享机制
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未来青岛都市圈将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都市圈,成为东北亚地区国家合作枢纽之一,中国海洋产业创新基地,全省发展核心引擎。
青岛市在最近实施的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方案中,明确提出推进青岛都市圈建设,要求加强与诸城、高密、海阳等联动,推进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临沂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建设半岛城市群创新资源和成果转化共享机制,推进青岛都市圈公交、社保、旅游等“一卡通”。
2019年潍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特别是青潍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基础设施联通连接水平,都市圈多座城市都推出了顶层设计。
此外,各城市高层的互动,更意味着融合的加速。2018年5月份,时任日照市委书记、市长齐家滨,带领日照团队开启赴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城市的考察之旅;2018年12月份,威海市委书记王鲁明率团队到青岛考察,主要目的就是为加快推动威海港与青岛港的合作;今年2月25日,青岛市市长孟凡利又率考察团赴威海考察,探讨两市合作发展,加速彼此互联互通。
事实上,都市圈各城市的部门之间已经有了很多合作。例如,青岛市与日照市的合作,无论在力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走在前面:在港口合作方面,日照港与青岛港联合开发了集装箱业务合作;在空港合作方面,青岛机场启动了日照异地候机楼,日照乘机出行的旅客可直接在当地办理乘机手续;在民生方面,青岛的“琴岛通”卡与日照的“日照通”卡实现了互通,两地市民都可以用各自城市的卡在对方城市乘坐公交车和出租车;在环保方面,两市合作在边界区域建设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连续自动监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青岛不只是青岛人的青岛,青岛还是山东人的青岛;青岛拥有这么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不能满足于过自己的小日子,要有引领全省发展的责任意识。真正把青岛这个山东发展的龙头昂起来,为全省发展作出与青岛资源禀赋相匹配的贡献。”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这番话掷地有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