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大讲堂 >> 正文

《资本论》逻辑的当代意义:基于“不确定性”的理解

http://www.newdu.com 2017/5/9 光明日报 乔榛 参加讨论

  【纪念《资本论》第1卷出版150周年】

  任何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回答的不仅是所处时代的重大经济问题,而且还能够用来对后来发生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经济思想史上一部重要的经济学经典。恩格斯将马克思的《资本论》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西方经济学家把《资本论》与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通论》并列,认为是经济学说史上三部伟大的著作。《资本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并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时代在变迁,《资本论》的理论和逻辑却对不同时代的经济现象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不确定性”这一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揭示出来的特征,可以作为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演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选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根据。

  《资本论》基于“不确定性”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演进的逻辑分析

  《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主义生产首先是一种商品生产,其次是在资本雇用工人的关系下进行的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演进内含着一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商品生产的内生性特征,是商品生产者无法自我控制其生产活动而形成的一种风险或异化现象。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激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矛盾,二者合力,最终把资本推到被剥夺的地步。

  人们在自然经济中可以控制自己的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表现为他们本身之间的个人关系。在商品经济中,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这样一种转化使商品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如此,商品世界便充斥了拜物教性质。为什么要消灭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普遍的拜物教性质是资本主义最终被代替的逻辑根据。在商品形式中包含了商品拜物教性质,秘密就在于商品生产者对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否被实现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给商品生产者带来恐惧,因为当他的商品不能实现,不能完成“惊险跳跃”时,就将会掉入“峡谷”,摔得粉碎。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以资本雇用工人为出发点的。资本雇用工人生产商品,在顺利卖出后又回归到资本,在形式上体现为G—W—G的为卖而买的过程。这开启了一个没有止境的资本运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这种无止境运动包含了巨大的激励和压力;对于掌握生产的资本家来说,这种无止境运动使他们深深受困于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马克思指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一定会使工人变成相对过剩人口,也一定会使资本主义生产出现严重过剩,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使经济运行难以进行,资本家也会经受毁灭性的打击。如此,资本主义被替代或被改造便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结果不能不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充满“不确定性”机制导致的。因而,可以代替资本主义的新社会一定是能够解决资本主义经济不确定性的新制度。

  《资本论》基于“不确定性”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构想

  《资本论》的逻辑体现了从商品出发,再经历货币、资本、资本积累,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以及剥夺者被剥夺的过程。这其中暗含的“不确定性”机制,不仅可以借此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过程,而且也可以为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提供一种制度设计的根据。解决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揭去商品身上的神秘外衣,需要建立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在这个自由人联合体下,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在那里,人们同他们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分配上,都是简单明了的。因此,自由人联合体是一个解决了生产“不确定性”的理想社会,可以作为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选择。

  如果说自由人联合体还是一个理想设计,那么重建个人所有制则是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揭示的基础上所选择的一种新经济制度。这种个人所有制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第一个否定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否定。通过这个否定之否定过程,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拜物教性质在新个人所有制下得到克服,重新体现出类似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生产可以自我控制的情形。不过,这是在一个更高级的形态下达到对社会经济整体的控制。重建个人所有制并不是简单地回归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前的个人所有制,而是以社会的名义对生产资料实施占有的所有制。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当社会成为全部生产资料的主人,可以按照社会计划来利用这些生产资料的时候,就消灭了人直到现在受他们自己的生产资料奴役的状况。

  按照《资本论》的逻辑,作为替代资本主义的新社会,需要解决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充满的“不确定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化追求来看,一个能够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自然就是理想的社会。在一个人们可以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不确定性”问题自然得到解决。然而,在解决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之后,如何继续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这个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内生的因素,在解决经济运行“不确定性”的思路中被忽略了。但是,这个问题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却是不可忽略的,相反,变得非常重要。作为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它不仅要解决资本主义经济以商品拜物教和经济危机形式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问题,而且还要形成可以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机制。对此,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种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新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降低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

  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也能形成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机制?这可以从《资本论》逻辑延伸的角度加以解释。《资本论》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过程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不仅内含着可以激发资本家积极性的重要机制,而且充满“不确定性”并引发经济社会失衡的深刻矛盾。因此,对这一逻辑的延伸,为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资本主义社会,推动经济运行的核心是资本。资本无限制地追逐剩余价值为资本主义经济注入了活力,而资本之间的竞争又为资本追求剩余价值增加了外在压力,当这样的经济活动最终汇聚成一个经济整体时却出现了严重的“不确定性”和危机。如此,一个简单的推论便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摆脱这种局面的重要选择。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遵循的就是这样的逻辑,用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了各种生产资料私有制,整个社会经济按计划运行确实改变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但重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真正有效性就在于它实现了经济活力与减少经济“不确定性”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的地位被确立,这释放出一种巨大的经济活力。其根源便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商品经济普遍化后人们被引到一个无限制地追求价值的轨道上,这可以成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也使得人们的积极性变成一个可以自然发生的事情。不过,这种市场经济运行依然无法改变其内生的“不确定性”和不平衡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加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前提,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经济运行内生的“不确定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降低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的秘密在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发挥的作用。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单一公有制成为国家有计划管理国民经济的基础,也使得国民经济运行自身不再为“不确定性”所困扰。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断被调整,多种所有制结构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但保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一直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把握的一个原则。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仅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且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稳定器。在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的改革成本,使改革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在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时,国有企业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熨平经济周期方面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实现了高速增长的同时,基本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态势,一个关键而重要的原因便是国有经济在消除改革和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不确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把经济增长活力与消除经济运行“不确定性”相结合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体制的主要根据。如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能够把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可以消除因此导致的经济“不确定性”,那么这一体制就是我们应该选择的理想体制。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现这两个目标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可以继续加以完善的问题。

  (作者:乔榛,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JY011〕的阶段性成果)

Tags:《资本论》逻辑的当代意义:基于“不确定性”的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