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徐闻菠萝事件”究竟亏在哪?

http://www.newdu.com 2016/5/27 光明网 光明网评… 参加讨论

  谷贱伤农,果蔬也一样。广东徐闻县今年菠萝滞销,媒体报道说“一毛钱一斤都没人买”,有网络电商“笨鲜生”帮助销售,卖出六十万斤,但是买家收到的菠萝大部分已经坏了。果农被指坐地起价、掺杂熟果,导致电商亏损,几近破产。事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当地农业部门表示正在调查,而果农又有其他说法。

  十斤装的菠萝,29.9元包邮,还送一把菠萝刀,总共卖出了六万份。如果剔除采摘到包装、物流到配送等成本,这“良心价”的十斤装菠萝,确实是带着“帮扶”的善意扑面而来的。遗憾的是,一件挺正能量的事儿,最后“满盘皆输”收尾——果农没有摆脱亏损,还背上黑心骂名;电商费了力又赔了本,还要面对“差评”善后;消费者花钱买堵心,收到的是烂菠萝……“徐闻菠萝事件”,究竟亏在哪一环呢?

  眼下有个迷局,其实挺耐人寻味:比如徐闻县一家菠萝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称,“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子遇到过这么多电商来,他们也不太懂菠萝,一下子蜂拥而上。”又比如有网民转发据称是“笨鲜生”网店发布的说明,指责徐闻县的果农“坐地起价”,菠萝价格在媒体报道滞销之后从两三毛一斤涨到一块五一斤,翻了六倍。再比如徐闻县菠萝协会会长说,“包装一定要做好。你这个包装不好的话,再怎么样的菠萝都会烂的。用这个纸箱一定要舍得投资,像他们有的做的纸箱一块钱一个,我做的纸箱四块五一个。”

  听了这么多,是不是有点懵?简而言之,尽管彼此很客气,尽管此事没有进入“撕”的状态,但“鸡同鸭讲”的怨尤,也是一目了然的。

  具体到“徐闻菠萝事件”上来,几个直接的疑问亟待回答:第一,商家非果农,就算面对菠萝是“小白”一只,那么,果农或协会或地方部门,是不是该作为行家里手提示些可预估的风险?如此大规模的“爱心帮扶”,非要在人家亏本后才露面做些“高人指点”?第二,弱势者非永恒有理。果农卖不掉菠萝不容易,逐利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在帮扶程序上坐地起价,这菠萝的甜味似乎总有点变味的意思。好在地方调查意见展开,有无“掺杂熟果”的行为,是要有个交代。第三,菠萝大丰收、菠萝卖不掉——这一幕何其相似?土豆经历过、大白菜经历过、葱姜蒜经历过,想问一声,徐闻菠萝快要烂在田间地头的时候,除了电商“献爱心”,地方职能部门拿出了怎样的应急预案或给力举措?

  拉拉杂杂的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两个问题:说好的供给侧改革呢?说好的农业产业化呢?“徐闻菠萝”既然是地方品牌,种了这么多年,有没有差异竞争思路、有没有结构改革举措?更关键的是,菠萝不是一夜长大的,种植数量与成熟状况,地方农林部门不会全然不知。明知道大丰收必然带来供需失衡,早干什么去了?理论上说,粗放的价值规律就是一个“坑”,唯有科学有序的宏观调控能将之“填平”。果农跌进菠萝的“坑”里,电商跳进菠萝的“坑”里,那么,谁在“坑”外作壁上观呢?

  在更广阔的中国农村,这迟早是个无法规避的矛盾:一是农业规模经营大势所趋,集约化、片区化;二是农业产业化短板迟迟未补,靠天吃饭、靠别人挣钱。“徐闻菠萝事件”究竟亏在哪?不是亏在电商“不懂行”,也不是亏在果农“挣钱心切”,而是亏在菠萝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不知道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趋利避害、顶风冒雨。让脆弱的农副产品“坚强”起来,不是烂在地里后再动“花花心思”,早做准备,早有打算,好过靠“爱心奉献”或“市长吆喝”过日子。

  

Tags:“徐闻菠萝事件”究竟亏在哪?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