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吕德文:“谁来种地”其实不算个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6/5/31 环球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近日一篇报道“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农村——谁在种地?谁来种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的现象,再次引起了人们“谁来种地”的担忧。笔者及所在团队长期从事农村调研,从我们的调查研究看,这种担忧大可不必。就目前情况而言,“没人种地”是一个伪命题。

  “没人种地”源于对粮食安全的担忧,但这一问题并不大。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12年连增,粮食安全总体是乐观的。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近些年来绝大多数农村还存在抛荒问题。我们还有极大的空间提升粮食产量。以至于农业部在十三五期间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土地质量问题上,探索通过轮作休耕等措施缓解土地压力。

  随着2000年以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绝大多数中西部农村,包括粮食主产区,都出现了“民工潮”现象。与之相伴随的是,“老人农业”、“妇女农业”成为现实。我们认为,在当前情况下,老人、妇女农业是能够有效应对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并符合国情的有效制度。这是因为:第一,老人、妇女农业并不影响粮食生产。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大多数农业生产,尤其是小麦、水稻等主粮生产,已不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靠老人、妇女等“弱劳动力”就可以高效完成。将青壮年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反而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第二,当前我国农村的1/3土地已实现流转,为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农村照顾老人小孩,从事高效农业创造了条件。也就是说,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也为部分青壮年成为“中农”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留有空间。农村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凋敝。第三,“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是当前我国重要的社会制度,它让城乡二元结构转化为家庭制度的一部分,让农村家庭既享受工业化带来的好处,又可以在农村低廉地实现家庭再生产。老人、妇女农业对于普通农民家庭而言很重要,它是家庭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不应轻易否定它。

  可见,当前老人、妇女农业所表现出来的“没人种地”的假象,有两方面内涵。一方面,它是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土地制度富有弹性、社会结构稳定的表现。我们不仅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还支撑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增长,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农业制度无疑是世界奇迹。另一方面,我国农业是弱势产业,很难吸引社会资源大量投入,只是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退路”。正因为我国仍有大量农村人口依赖于农业收入,才使得农业生产门槛不高、农产品价格不高。年轻人不愿意种地,并不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懂种地,而是因为相对于城市打工收入,农业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的体面生活。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老人、妇女农业现象或许还会长期存在。但是,它不是“没人种地”的表现,而是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农村作为城市化的蓄水池和稳定器的自然反映。(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Tags:吕德文:“谁来种地”其实不算个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