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新一轮医药改革要“改”到药品源头

http://www.newdu.com 2016/7/7 红网 毕舸 参加讨论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公布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医院收入不降,公众总体负担不增,医保基金可承受是三大改革目标,如何达到这三大目标,发改委再次提到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将原来的三个补偿渠道变成两个补偿渠道,就是通过的医疗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让医疗机构不要再通过药品的收入来维持运营。(7月6日新华网)

  破除以药养医的路径依赖,这一改革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实际效果距离公众期望相差甚远。专家学者对此也有诸多分析,主要就是长期依赖的政策财政投入不到位,迫使医院用药价加成收入来维持收支平衡,而给出的破解“药方”也几乎一致,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来填补医院运转费用所需空缺,通过对价格的计划性控制来平抑过高的药价。

  可是,这样的理想模式落到现实层面,存在着诸多挑战。用财政投入的加法来对冲药价减法,问题是多少财政投入才能达医院的需求呢?从2009年开始,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呈爆发式增长,增速连年超过20%。2014年,国家卫计委发言人毛安群表示,5年来政府已经累计投入3万亿元。但是另一组数据显示,个人绝对卫生支出却从2008年的5875.86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9654.55亿元,较2008年上涨了64.31%,民众的“看病贵”负担并没有随着财政投入增加而减轻。

  原因就在于,虽然新医改的投入主要体现在医保覆盖面扩大,个人医保报销额度的提高,但是,人们普遍的感受是,无论是小疾还是大病,医生所开的处方中包含了大量价格昂贵的进口药,而这些进口药往往不在医保保险范围之内。

  这一方面可能是部分医生开大处方、多赚钱的利益冲动所致,但也不可否认,国产制药行业仍然在重复低水平、小规模的恶性循环,制药企业多达1.3万家,仿制药比例则高达90%。制药行业处于世界医药链条的末端,缺乏产品制造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无法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好药”,于是只能用中间流通环节的高成本,比如巨额的宣传推广费用,来换取市场上的一席之地。这不仅造成了制药企业的利润偏低、无法在药品研制上高投入,同时还产生了利益寻租等灰色地带,加剧了医院以药养医的行业腐败现象。

  新一轮医药改革要“改”到药品源头,近年来,制药领域的行业整合和并购不断,仅仅从2014年到2015年5月,医药类上市公司已经公布董事会预案或签署转让协议的案例共有237起,交易额约572亿元,几乎每个交易日均有一起并购案例发生。不过,光靠市场并购“无形的手”还不够,毕竟部分医药上市公司的行业并购虽然规模做大了,但远谈不上做强,尤其是其中还不乏以此炒作概念的资本投机案例。

  其实,新医改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对药品源头加大改革力度。比如,通过税收优惠等杠杆,给予研发型药企更多激励;对于各类国产“原创”药品,在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的情况下优先纳入可报销的基本药物目录中;逐步提高药企准入门槛,淘汰那些完全依赖仿制药混日子的小企业。以上三大举措并举,从而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行业生态。

  让死水一潭的制药行业活起来,药企能在良性竞争中推出更多性价比高的国产“廉价药”,替代那些价格偏高的进口药,让医院和患者也拥有更多选择权,这才是新一轮医药改革的重心所在,医改决策者应当将部分资源投放于此,而不是单一地补贴医院、提高社保报销比例。

Tags:新一轮医药改革要“改”到药品源头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