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简单刺激的老路,最关键的,在于看内部市场环境是否能得到有效改善。择机降息降准的关键不在于“降”,而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机”。
发改委政研室3日上午发文称,要坚定不移降低各种企业成本,择机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政策。这一信息被看作是适度放松货币的新信号。然而,就在文章刊出当天下午,关键的“择机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政策”一句被删除。尽管如此,降息降准还是再度引发了社会关注。
目前的市场环境,正面临多方压力。从内部看,M2增速已两个月为11.8%,低于13%的预期目标,市场流动性有不足之虞。此外,今年来民间投资的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创历史新低。从外部看,英国脱欧标志着新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集聚,这导致全球央行倾向于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美联储目前停止了加息步伐,日本出台了新刺激政策,英国正酝酿降息,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已纷纷降息。相较而言,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货币政策仍较稳健,这为通过降息降准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增加流动性,预留了足够空间。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降息降准能够很快实施。因为,目前“三去一降一补”和抑制资本泡沫化是政策调控的主要着力点,尽管降息降准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但如果时机不对,力度不当,目标不准,本该降下来的产能就有可能死灰复燃,应被清理的僵尸企业就有可能起死回生,从而对宏观调控形成干扰。而且,降息降准具有不一样的市场效应,在名义利率已经接近零利率的情况下,降息未必能起到预期作用,对实际利率的影响有限,而降准也必须考虑钱能否投向最需要的地方。如果依然是照着老路简单降息降准,边际效应递减甚至出现反效应将难以避免。
不走简单刺激的老路,让降息降准能够服从、配合“三去一降一补”和抑制资本泡沫化,最关键的,在于看内部市场环境是否能得到有效改善。很大程度上,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资本泡沫升腾,不是市场流动性枯竭,钱不够花造成的结果,而是制约企业活力的种种机制性障碍仍未完全排除造成的结果。没有对不同性质的市场主体实施普遍的“国民待遇”,民间资本仍冲不破“玻璃天花板”,人力资本节节攀高,企业税费结构不合理等等,将大量资本推向了投资见效快的领域,助长了资本泡沫。只有在降息降准之时同步解决这些问题,调控方向和调控手段才能够合拍。
也就是说,择机降息降准的关键不在于“降”,而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机”。能够将流动性投放到需要的地方,是“机”;其他经济体出现了货币战汇率战,影响到了中国的进出口效益,是“机”;财税政策能够配合降息降准,从而对降低企业成本发挥出乘数效应,也是“机”。这些时机,至少应当具备一个,降息降准才有可能生效。假如不看时机只讲降息降准,那就还是从需求侧着力单边刺激,而不是从供给侧改革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