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无论是从项目数量和金额,还是从示范项目及引导基金的推进来看,我国PPP建设都已经步入名副其实的“爆发增长期”,在平均每年都要翻一番的快速增长背后,民间资本参与意愿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项目落地率低成为一直困扰地方政府推进PPP的难题,同时也制约稳增长效应的发挥。
备受各界关注的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发布在即,此次项目数量预计超过500个,总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万亿以上,均远超前两批示范项目。此外,有别于前两批,第三批示范项目由财政部等20个部门联合推动,由部委示范上升为国家示范,旨在打造高质量的样板案例,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放大、可推广的PPP改革之路。
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截至2016年7月30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入库的项目数量为10170个,入库项目金额约12万亿元,至6月底全国已有总投资额1万亿元的PPP项目正式落地,这意味着PPP实际落地率尚不足10%。
不可否认,PPP确实能够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解决基础设施投资缺口、提高公用事业运行效率、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当前推进PPP,对于促投资稳增长也具有现实必要性。虽然从宏观数据来看,投资在8月终止了连续4个月下滑的势头,民间投资在继前两月负增长之后也重回正增长,不过,投资增长仍未形成稳定持续的动能,民间投资也仅是微弱回暖,尚没有大幅反弹的迹象。
在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的背景下,投资在未来一段时间仍有必要继续加码。而在有限的举债空间内,以PPP模式借力民间资本无疑成为地方政府稳增长的现实选择和重要抓手。
事实上,在落地率不高这一现象的背后,是PPP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当下仍面临着观念转变不到位,政策衔接不配套,机构能力不足,信息不透明,民营资本参与率不高,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等挑战。
撬动民间投资是PPP项目落地的关键。以前两批示范项目为例,国有企业仍是PPP项目落地的主导。在105个落地项目中,签约社会资本119家,其中民企43家,占比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