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从4000个样本看杭州出租车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6/10/19 钱江晚报 吴伟强 参加讨论

  西湖景区出租车公然集体性拒载再次成为公众聚焦的热点,时间点恰好卡在网约车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布之际,“网约车受限了,出租车又开始傲娇”成了人们的应然联想。一些司机的违规行为,使得市民一次次受伤,城市脸面一次次的受损,问题症结何在?

  市民对出租车的服务水平的评价应是最终评价。我的研究团队曾做过抽样调查,4000个样本数据显示:市民对出租车的满意度较低,负面评价占60.19%;认为打车很方便的仅占8%,经常打不到车占36%,偶尔打不到车占56%;曾经遇到出租车违规经营行为(拒载、绕行、不打表等的概率)为99%。这足以说明出租车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几个苍蝇坏了一锅粥”的说法不成立。经历了出租车管理体制的改革,长期的积弊并未根除,“市民不满意、政府不满意、企业不满意、司机不满意”的局面并未根本性改观。

  多数的研究将出租车问题的症结归咎于体制与管理。的确,长期的“法定垄断”导致产权不清,管理水平低下,但管理体制历经改革,杭州最近一次改革更是取消了权证费,厘清了产权,设置组建了两大出租车集团以及出租车服务平台,实现公司化经营,降低了司机的负担。政策红利不可谓不多,以至于近乎出现了“政府不断迁就出租车”的局面,但问题依旧。因此问题的症结不在体制。

  任何的政策都是人来执行的,面对政策约束,如若执行者无动于衷,或者尽其所能规避约束,政策绩效必然衰减。当政策的红利不断赋予其所覆盖的每个人的时候,如果享受政策红利的人,非但不能做出与其所得相应的行为或者尽到相应的义务,那么这种红利反而会成为一些人得寸进尺、漫天要价乃至借势胁迫的筹码。因此,杭州出租车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杭州的出租车企业没有完全承担起“企业主体责任”,杭州的出租车司机忘记了服务行业的基本标准。不以“人”为基本立足点,杭州的出租车将没有出路。

  那么,杭州出租车的出路何在?

  一方面要对违法行为实施强有力的约束。杭州已经建立了政府征信系统,应该把出租车企业和出租车司机的行为纳入征信系统,一旦司机和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就列入“黑名单”,禁止准入出租车行业和相关的服务行业。以强大的威慑力和震慑力彻底矫正从业主体的侥幸心理,即可矫正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非对称性,那就是极少的执法人员和相对不足的执法手段应对1万多辆出租车的违法行为的不确定性,走出指望抓住每次违法行为的执法误区。

  另一方面要强化出租车司机的标准化意识和习惯。提高服务行业的水平和质量的基本之道在于“标准化”,仅靠制定行业标准,或者大而化之的培训、教育,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完全可以采取类似于军训这样的方式,对司机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司机的标准化意识,并逐渐形成习惯,以一种内化的潜意识对接出租车服务标准。

  

Tags:从4000个样本看杭州出租车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