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银联近期出台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市场上有很多误读,认为内地居民在香港等地购买保险的通道已经被彻底堵死,实际上只是禁止了通过银联通道在境外购买具有投资属性的储蓄保险,而对于消费型保险产品仍然是完全开放的,银联通道以外的其他支付方式也仍然可行。从积极意义上讲,这一政策与今年出台的一系列资本管制新政一脉相承,我国又“堵住”了一条资本外流的“暗道”,资本项目管理更加严格。但是,资本管制历来都是“双刃剑”,管制越严反而强化市场关于人民币汇率以及正常跨境资本流动的负面预期,从而推动形成各种新的不稳定因素。
综合衡量我国资本项目管理面临的国内外金融及经济形势,从近期看,对资本项目管理政策更应以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为主,而非紧急“打补丁”;从长远来看,则需要建立更加透明规范的资本项目管理体系,为人民币国际化和全面提升中国经济金融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制度基础。
近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资本流出加快,外汇储备迅速减少成为我国资本管制政策不断“加码”的诱因。今年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累计贬值约4.3%,由于人民币的一贯“坚挺”,导致市场对人民币看法日益悲观,若比较其他非美元货币,也许会释然。近年国际主要货币包括欧元、日元、英镑等都对美元汇率均出现了大幅跌幅,欧元对美元从2014年中的1.40到现在的1.10,跌幅超过20%。对人民币跌幅也达到15%。在美联储率先加息的背景下,由于经济周期和经济调整节奏的不统一等原因,人民币出现一定量的贬值也是顺应市场的经济现象,伴随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人民币很可能重拾升势。而资本流出加快、外汇储备减少更多也是因为我国企业和资本主动“走出去”的结果,而非外资、热钱迫于人民币贬值压力的退出。在全球经济和跨境投资萎靡不振的背景下,我国前三季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950.9亿美元,仍然保持增长态势,联合国贸发会议调查显示2016年和2017年中国仍是世界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也就说,资本的加快流出并导致外汇储备持续减少,对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可能不仅不是负面的,反而是正面的。
“单兵突进”的资本管制措施产生的实际效果也值得商榷。年初出台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被跨境保险消费者多次刷卡、刷多张卡“轻松破解”,而此次“禁止使用银联卡在境外支付储蓄类保险产品”也可能遭遇消费者使用其他通道来替代支付,其他相类似的、短期维稳性质的资本管制政策作用发挥似乎都不明显。与此同时,临时加码的资本管制措施还将增加国际投资者对盈利汇出、资本撤回难度的预期,有可能挫伤外资对我国投资的稳定性和积极性,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不必要以临时性加码政策防控资本外流,而更应该以更强的信心和定力,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大力疏通合法合规资本双向流通渠道,避免“误伤”正常资本流动及负面预期加强而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从长远来看,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有序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表明我国将以更加积极有效的行动和措施稳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金融经济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经验表明,资本项目开放和“有限、有效”的资本管制措施并不矛盾,其中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建立透明、规范的资本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借鉴国际资本项目管理经验,我国需要对资本跨境流动项目进行甄别,以可预期的透明化政策和规范化监管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大门加快开放,同时对于纯粹投机性热钱流动进行有效识别和严格限制,保障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有益于我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余凌曲,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