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和职业选择前所未有地开放,我国农村阶层状况出现两个主要特征。一方面,我国长期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农业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再是制造阶层分化的理由,严重的阶层对立已无可能。这也意味着,当前的农民阶层分化基本建立在按劳分配基础上,农民阶层有分化却并不固化。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成为催生农民阶层分化的核心动力,农民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分化。在农业社会中,阶层固化但也相对简单清晰,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既指土地占有状况,也指实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阶层分化建立在其市场竞争能力基础之上,农民阶层分化更为复杂、模糊。
大体而言,当前农村阶层包括几个农民群体:农民企业家、进城户、半工半耕户、种粮大户、弱势农民。其中,农民企业家和进城户都是改革开放后积极投入市场经济大潮,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农民阶层。这些群体基本都不居住在农村,但与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生产活动、社会关系乃至人生价值归宿,都保留在村庄。而半工半耕户和种粮大户则是当前农村最庞大的阶层。他们受益于市场化改革,收入多元且较为稳定,但基本上还是脱离不了土地,家庭再生产也保留在村庄。而弱势农民则指那些因天灾人祸而不得不留在村庄以农为生的人群,农村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提供较为完整的社会支持网络。
当前农村基本上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弹性结构,各阶层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其中,生产生活都完全在农村的种粮大户(或兼业农户),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坚农民”,他们往往担任村组干部,为弱势农民(小农)提供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中坚农民+小农”构筑了当前农村的超稳定结构。一部分农民企业家和进城户因热心家乡公益,成为“乡贤”,他们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而数量庞大的半工半耕户,进则成进城户,退则成“中坚农民”,两种结果都不算差,也都从不同维度维持了当前农村的基本结构。可见,这些农民阶层都是不稳定的,他们之间的界限也较为模糊,社会阶层流动是顺畅的,但他们所构筑的农村阶层结构却稳定有序且富有弹性。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农村出现了两类特殊群体——土地食利者阶层和边缘人群,他们很可能对当下较为合理的农村阶层结构造成冲击。在市场化和城镇化推动下,一些占据较好区位的农户通过征地拆迁获得巨额补偿,部分拆迁户事实上成为不事生产而依靠地租生活的食利者阶层。而一些人在巨额利益的刺激下,不惜充当钉子户侵蚀集体利益,或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灰色利益,从而成为被社区主流文化排斥的边缘人群。这两部分农民群体的社会显示度极高,拉大了农村贫富分化,使得农民阶层分化充满异数。
农民阶层分化与农村社会稳定、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重大农村政策调整要考虑能否维持一个稳定而富有弹性的社会结构。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保护集体和大多数农民利益,抑制边缘人群崛起;涉农政策必须向种粮农民倾斜,而非制造一个危及农村基本秩序的土地食利者阶层。(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