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某直播平台,四川凉山布拖县一带的村民成为直播主角。在直播中他们得到食物、水果、衣服等物资,还有一沓沓“百元钞”。不过暖心一幕随着直播结束而结束。一位名叫“宿州杰哥”的主播承认“做公益有水分,假发钱”,并向粉丝道歉。从10月31日起,“杰哥”已多次直播另外多名“公益主播”的做假过程。(11月6日法制晚报)
“假公益直播”的曝光,从市场经济规则面启示我们,面对这种新兴的网红经济现象,加强监管仍是基本的常识。高歌猛进的直播经济,打开的既是一扇影响经济的大门,但也同样是一些坏的社会现象所藏匿的新兴地带。对于网红而言,这个职业诚然很新,但新并不可以成为忽视底线的理由。包括“假公益直播”在内的各种直播经济丑闻,其实也是在告诫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野蛮生长不可能是常态,一味地罔顾社会底线,人为制造各类吸粉热点,破坏的将是全行业的未来。
网红经济的本质是粉丝经济。主播“宿州杰哥”公益造假,骗取粉丝。其背后揭示的是一个与此相关的恶性圈粉链条。百度一下相关新闻不难发现,这个圈子既有公益造假圈粉,也有所谓不慎走光圈粉,还有编造一些谣言,去鼓动人们转发,从而实现吸粉的所谓达人。这种逾越底线的圈粉举措,表面来看只是圈了一些粉丝,但实际上,它破坏了市场,影响了社会价值判断。那些依靠自我奋斗,而努力工作的青年或许会感到迷惑,为什么,我们的辛勤劳动,比不上一些所谓的网红几次虚假和违规的炒作?
必须看到的还有——互联网深入发展时代,网红不再是名人的专利。人人可以当网红,在机会层面,成为一个均等的可能。但与此同时,衍生出来的系列问题,的确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某种意义上,为网红划一条行为底线,并不需要呼唤新的常识,而只需重申那些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比如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比如正派社会的伦理底线。网红遵守了这些,其实就已经构造了一条内在的自我约束堤坝。
“假公益直播”是网红经济野蛮生长的次生灾害。如何在外在层面,规范网红经济发展。从治理结构上而言,要把此类现象的纠偏从个案上升到更高层面的制度建设和行业监管。面对这些敢于践踏底线的网红,一方面要提高违法成本,让其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另一方面,也该思考的一个建设方向是,如何根据网红经济的特点,完善分门别类的管理。比如针对网络直播,强化主播的从业资格把关。针对其他互联网平台诞生的网红,加强平台对其的约束力,通过落实责任,促进网红经济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