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双11"的剁手狂欢,此刻,有人处在等待快递上门的漫长的空虚之中,有人处在收到“新宝贝”的喜悦当中,有人处在因对商品不满而愤懑的情绪当中……这些都是全民“狂欢”网购的时代、电商以及电商平台创造消费奇迹的时代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从8年前的5000万元购物消费额,到今年1200余亿元购物额,8年来激增2200余倍,这不是时代的魔力是什么?这正是电商时代来临的标志,也是电商消费新形式对于庞大的市场消费群体的“适应”。
但是,这场狂欢盛宴之下,暴露出来的问题仍不容小觑。这一直以来,就是阿里们的“硬伤”。两年前,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安全运营专员鲍骏就说,通过虚假的交易信息,买卖者均获得了各自所需的利益:网店主可以随心所欲根据自身的需求发布虚假物品成交的信息从而提高相关物品的销售及店铺的信誉。而职业“炒信”买家,每天只要动动鼠标购买物品,便可获得每笔几元甚至几十元的佣金费用。这不仅让阿里头疼,也是一个多年来存在且没有妥善解决的问题。
消费者心里感受层面分析,对于“双11”的负面口水持续不断。“装了满满一篮子货品,结果到开抢却没有承诺打折的力度”、“正品率不足,消费者多有被‘上当’的感觉”、“忽悠的和花似的,拿到实物却不是那么回事”……有多少消费者瞄着的是“模特穿的衣服”,自家穿上却“像足了大妈”?在历年来的“双11”市场,真假难辨,鱼龙混杂,充满“诱骗”乃至“欺诈”,以“夸大宣传”、“自我失信”开展营销,仍是风光盛宴的“主色调”之一。
有人认为“双11”瑕不掩瑜,主流大于支流。另一类观点认为这是新生事物发展中的必然,问题或在发展中解决。哪一个新生事物“生下来”就是完美的呢?诚然,对于引动亿万消费者需求与“胃口”的电商购物,对于社会与消费的贡献无与伦比。但成绩不能说明一切,成绩并不代表问题可以忽略。除了网购平台本身的问题,以电子商务为首的产业链背后还有着实体店转型升级缓慢、邮递管理不完善、资源浪费、劳动力浪费以及电商之间的恶意营销等各类问题。更让人担忧的是,双十一的盈利模式始终没有改变,当商家在这场双11大战中再也得不到实惠,市场最终走向饱和之后,这样的营销也将走向末路。电商和电商平台本身的过度“光环”与正面包装,并不能把这些已经把潜在的、甚至日趋严重的“问题”遮蔽掉。而未来的方向则是电商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革新创造新的价值和服务,找到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打败你的不是别人,而正是你自己”,未来的电商和电商平台仍适用这句话。马云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电商就是我们掌握了互联网的技术、互联网的思考、互联网的运营方式,来创造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适应未来的商业模式。”马云对于电商的表达,或代表了这批时代“弄潮儿”的心态。“马云们”想适应时代需求,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前提是真正适应时代和消费者需求,在倾听大众呼声的同时,也解决在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现在,中国电商这具庞大的“骆驼”身上已滋生出了不少问题,就如同身上的“虱子”一样,可能自己也感觉到了“痒”,但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和警惕,等到“虱子多了不痒”的时候,就悔之晚矣。(毕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