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全城买土豆”,感动之余需更多反思

http://www.newdu.com 2016/11/19 红网 刘孙恒 参加讨论

  11月5日起,青海六旬老人马先生来深圳卖土豆遭遇滞销无奈堆放街头。11月14日,了解此情况的深圳市民将此消息发布至网络和朋友圈,引起市民的接力转发和关注。受此影响,马先生的32吨土豆几乎一夜卖光。(11月16日 南方网)

  因朋友圈的一条消息,竟爆发出无穷的爱心,犹如蝴蝶效应一般,在深圳全城挂起一股买土豆的旋风,让老人走出困境。这满满的正能量,温暖人心、感动你我。但新闻的新鲜属性和个人力量的有限性,意味着这种感动注定又是廉价的,老人的这种幸运难以复制。因此,感动之后还需要更多反思。

  据悉,老人之所以把32吨土豆拉出来卖,是出于老家的销量饱和、销量低以及价格便宜等原因。而众所周知,每到收获季节,农民通常并没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反倒因农产品滞销生出无数忧伤。所以值得再三追问的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扁平化”的今天,对于农产品的种植,不说农民能够精准的把握市场动态,但也不至于离市场需求相差太多,为何却总是出现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问题?

  与此同时,市场中常常会出现一个诡异的现象,即一边是“果贱伤农”“菜贱伤农”,无数农民因农产品的低廉而伤心流泪,另一边却是“果贵伤民”“菜贵伤民”,市民在菜市场买什么都不便宜,为何会出现这种扭曲的市场行情?按理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市场化之路也已走了三四十年,农产品从生产、流动到销售,从乡间地头到城市菜市场,应该有一条相对健全的市场流通路径,为何如今感觉农民走在这条路上依然十分不易?

  在此次“全城买土豆”中,还有一个被感动掩盖或者说人们不愿意面对的事实——作为一名种植大户,老人缺乏起码的经商素养,不懂丝毫的风险回避,所言所行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而不是一个生意人。新闻对于老人与生意伙伴的关系着墨并不多,但老人犯了两个不该犯的错误,一个是应该提前知道市场行情,明白自家的土豆缺乏市场竞争力,一个是既然生意伙伴的库房不够大,就不应该运这么多的土豆过来,这些问题都是可以也是应该提前弄明白的。如果不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了这次“全城买土豆”,老人守着这32吨土豆恐怕就是欲哭无泪。

  当现代化、城镇化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整个社会正在奔小康、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回头一看,却发现农民依然是农民,农业生产依旧停留于小农生产状态,“小农思维”浓厚,这种反差,是此次“全城买土豆”事件最值得深思的地方。

  或许,也可以说,城市走得太快,请等一等农村。

Tags:“全城买土豆”,感动之余需更多反思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