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治理药价虚高需要一张“大处方”

http://www.newdu.com 2016/12/26 东方网 刘根生 参加讨论

  在大城市的医院里,长期存在一些不看病的“特殊患者”,他们不仅和医生熟悉,而且神通广大,能和医生进行某种交易。他们究竟是什么人,与医生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利益呢?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调查了上海、湖南两地的6家大型医院,终于揭开了秘密。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医院部分药价与市场供货价相差10倍,有医生拿回扣占药价的30%-40%。(12月25日《京华时报》)

  在我国,药价虚高的现象由来已久,虽广遭诟病,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治理,但是不仅“疗效”甚微,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少一张从根子上进行治理的“大处方”。

  药价虚高表现症状在药,但是病根在医。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医疗总费用中,门诊药费占48.3%,住院药费占36.9%,而英美等发达国家药费占比仅为10%左右,我国药品降价还有较大空间。不难看出,正是这种医疗机构收入对药品的过分依赖,为药价虚高创造了机会。所以,如果不打破以药养医的魔咒,虚高的药价就很难降下来。

  流通环节过多是要借虚高的推手。一盒药从药品生产企业到患者手中,需要经过6-7个环节,而一个环节就是一层利润,这些利润最终全部要转嫁到患者身上。很多药品在出厂时价格都很便宜,但是过多的流通环节导致价格被层层抬升,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卖到患者手中时竟涨到了213元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

  虽然近年来,国家为治理药价虚高出台了不少新政,包括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药品集中采购、部分药品限定最高价格等措施,但是由于没能在根子上进行治理,结果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不少药品“降价死”或披上了的另外一件马甲,药品零差价了但是利润并没有减少。这种药价虚高背后所掩盖的利益角力不仅蚕食了患者的利益,也为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蒙上了一层阴影。

  治理虚高药价也要遵循“不看广告看疗效”的规律,只有真正开出一张标本兼治的“大处方”,才能让虚高的药价回归理性,那就是多举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离。

  目前在一些医院的经费来源中,政府投入只有10%左右,其余90%的自筹经费中有超过四成都是医院靠药品销售来实现的,所以只是希望医院单方面牺牲自身利益来降低药价,自然也不太现实,而真正需要做的事应该是政府要加大医院经费的投入比重,并且有严苛的制度进行约束,以此斩断医院以药养医的念想。

  当然,这张“大处方”里还应该包括通过着力推进医药改革来全面实施医药分离这味“药”,一方面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另一方面逐步取消医院的药品销售业务。使药品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质,而不是少数人牟利的工具。同时,还可以完善医生处方考评机制,通过对同病种低价处方实施奖励的措施,鼓励更多的医生开“小处方”,多举措让药品价格回归到公平能够合理的区间,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Tags:治理药价虚高需要一张“大处方”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