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人都能从全球化中直接受益,但如果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全球化,那显然是搞错了方向
墨西哥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改革报》的头版,放了一张平安夜餐桌的照片:琳琅满目的菜肴酒水旁边,标注了同比去年的涨幅——火鸡、猪腿、西红柿、红酒、意大利面,分别上涨了38%、29%、25%、12%、11%。这张图片的大标题是:今年的圣诞大餐要比去年贵12%。无需更多解读,“涨价”就是当地民众对经济发展的最直观感受。
火鸡、猪肉虽然出自本土,但饲料、生产线都来自国外,当墨西哥比索加入到全球贬值最严重的货币行列,成本的迅速增加当然不可避免。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人的饭桌都与国际情势息息相关。2016年,不光墨西哥,竞争贬值、输入通胀、经济减速,伴随着许多新兴经济体,风险就像传染病一样,让“感染”上的国家为之一颤。
然而吊诡的是,风险的诱因偏偏又不是全球化,而是一股“逆全球化”的思潮。英国脱欧、美国大选,这些占据2016年国际新闻头条的事件,背后无不涌动着保守主义的思潮,这使本就低迷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驱逐穆斯林、遣返非法移民、在边境修隔离墙、拒绝自由贸易等呼声,甚至成为一些政客竞选的口头禅。
事实真像政客们描述的那样吗?美国扬言要驱逐墨西哥非法移民时,得克萨斯州正面临“用工荒”,当地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如果条件允许,我将马上雇佣60名屋顶工,这是我从业以来从未遇到过的糟糕状况。”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英、法、德等欧洲发达国家。德国一份名为《2040年的劳工市场》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德国将面临180万技术劳动力的短缺。技术人才的隐忧,正在成为更多国家的共同关切。
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化给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朴素的经济规律,指引资本不断寻求低成本、高收益的流向,由此带来了超越国界的现代化大生产,人、财、物的顺畅流动,形成全球化的产业链和利益链。正是基于此,当一些发达国家扬言要将产业留在本国时,跨国企业并未停止全球并购的步伐,反而增加了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全球化不是西方化”,无论从区域格局,还是从产业、行业发展的视角来分析,面对互联互通的国际大市场、全球产业网络、金融大平台,没有哪家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会轻言放弃。
“世界被铲平,你也感受到铲过来的那股力量时,请找一把铲子向自我的内在挖进去,千万别想要筑墙。”这样的判断放到今天来看依然适用。并非所有人都能从全球化中直接受益,但如果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全球化,那显然是搞错了方向。
(作者为本报驻墨西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