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几个数据值得关注。截至2016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累计投资传统产业超过1000亿元,其中重大投资项目超过20个,如投资苏宁、银泰、圆通、日日顺等。
截至2016年底,阿里旗下蚂蚁金服向全球6亿消费者用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为数千万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线上和线下。其建立大数据信用体系,将信用能力开放给蚂蚁生态伙伴,累计提供信用查询和服务便利5亿人次;重新定义金融和商业服务体验,通过蚂蚁金服保险平台服务的互联网保民超过3.3亿,据测算为保险行业新增1亿新保民。
此外,根据阿里巴巴对外发布的2016年完整年度数据,显示整个阿里集团以及蚂蚁集团2016年合计纳税238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纳税近1亿元,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元,创造了3000万个就业机会。
也就是说,仅阿里巴巴一家企业,就体现出了互联网企业对于实体经济的拉动效应。
近年来,关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争一直是经济学界和产业学界的焦点。以马云为代表的所谓互联网虚拟经济,和与之相对的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被放到了“擂台”的两边。
然而,马云却在2016年底说了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企业没有实体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坏企业之分。”实际上,正是因为淘宝的出现,使得一大批手工艺人和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新的发展平台,也有更多的制造业创新设计通过网络平台被更多人喜爱。
2016年初,阿里巴巴平台销售总额超过3万亿元,马云认为,这说明通过互联网转变流通方式,实体经济找到了新的方向。必须发展这样的新实体经济,才有办法面对明天。
时至今日,并不能简单地将所有与互联网有关的企业都统一地称为虚拟经济。在实际发展中,帮助了很多司机就业的打车平台、帮助了很多人获得谋生通道的电商平台,都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互联网企业在发展中,由于业务的扩围,不仅自身消化了大量就业,也为物流等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这个角度看,并没有虚实之分。
在讨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前,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无论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能够拉动就业、使得经济发展基础更为牢固的,就是好的经济形态。美联储认为“实体经济”是指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经济部分,就美国经济数据的构成来看,其中包括制造业、进出口、经常账、零售销售等的部分被美联储笼统地概括为“实体经济”。
根据我国经济学家目前公认的概念,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也就是说,除了“钱生钱”之外的领域,大部分过去被归纳在虚拟经济中的互联网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已经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实体经济领域。这也是双创精神的体现,通过创业创新,使得一部分代表着优秀生产力的企业落地生根,成为新一轮的经济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