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好奇央企领导的年薪是多少,现在终于有机会看到了。2016年底,各大央企“晒出”了自家领导2015年的工资条。记者发现,各大央企负责人在2015年的税前薪酬,最高达到上百万元,最低竟然仅为四五万元,平均水平大致在50万元到70万元左右。而在所有央企中,招商局集团公司的2位负责人获得的税前薪酬最高为120.24万元。(1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
央企薪酬改革方案出炉后,负责人等高管“限薪”已成定局。央企高管“限薪”,实现了内部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普通员工是欢迎的,社会也是肯定的。然而,从各大央企“晒出”的2015年领导工资单来看,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高管,薪酬不降反升;特别是,招商局集团公司的2位负责人平均年薪为120.24万元,央企负责人平均年薪50万元至70万元,令人咋舌。可以说,央企“限薪令”,变成了“涨薪令”。
从2015年1月1日起,《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改革的重点是规范组织任命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方案出台后,部分省份已实施国企薪酬改革。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限薪令”下,仍有高管薪酬不降反升,职务消费不公开,“突击涨薪”现象仍然存在。比如,从已公布薪酬的上市公司来看,还没有一家明确列出董事、监事、高管等人员的职务消费金额,意味着薪酬公开监督远未实现“全口径”;由于没有纳入职务消费等福利待遇,一些央企已披露的高管薪酬并不是“全口径收入”,有的采取了变通手段,甚至存在“灰色地带”。
习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解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首先必须清醒认识到:“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既包括央企高管的薪酬等合法收入,更包括超发奖金、公积金、补贴、福利费等不合理的灰色收入;而且,后者才是“调整”的重中之重。
因此,央企“限薪令”,不能成为““涨薪令”。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推进央企薪酬制度改革,逐步构建起薪酬增长与经济效益、业绩考核相联系的激励约束机制,薪酬水平和结构日趋合理;对央企高管的薪酬、奖金等进行科学界定,明确标准及范围,并建立登记公布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另一方面,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的董事会试点,完善董事会议事、决策、监督机制,避免权力过于向企业高管集中,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特点的薪酬治理规范。特别是,提高问责力度,对央企高管的考核要精细化多元化,对央企高管的收入,要进行常态化的监控,铲除滋生“隐形腐败”的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