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节了,不少市民已打算着趁此机会“浪漫”一把。不过,民警提醒广大市民,情人节里是非多,每年他们都会接到不少“奇葩”警情,不谨慎对待极易变成“情人劫”。为此,警方盘点了近年来常见的几类案件,希望市民能引以为戒。一是网络虚拟,美丽“邂逅”原来是陷阱;二是求爱不成反走极端;三是莫让节日“戏言”浪费公共资源。(2月13日中国宁波网)
情人节本是浪漫、快乐的节日,但如果把握不住,可能就会事与愿违弄得不开心,甚至触法酿奇葩警情。纵观警方盘点的几类案件,无不起于追求浪漫,结果“用力过猛”而让浪漫变了味、坏了心情。究其根源,就是缺乏真诚的表达,甚至慌不择路,让异常消费淹没了“情味”。
“情味”在真不在炫重礼。浪漫情人节离不开赠送礼物这个最基本表达,即使是西方人,过情人节也免不了要互相赠送巧克力、玫瑰和贺卡,而中国人除了互送礼物,还注重晚餐约会,等等。商家也不甘寂寞,会抓住时机推出各种浪漫消费套餐,曾经出现过天价“金玫瑰”、天价情人节梦幻套餐、天价情人玫瑰套房等土豪级的消费,近年来虽然有所减少,但涨价兜售“浪漫”消费仍有市场。在此环境之下,人们随波逐流,不惜烧钱求“浪漫”,甚至觉得“礼重情才真”,追求心惊肉跳才浪漫,在不知不觉中掉入消费的“甜蜜陷阱”,虽说个人消费他人无权干涉,但情人节变成了物质消费的替代,少了真诚的“情味”,就违背了情人节的初衷。事实上,情人节重在“情味”,这“情味”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的流露,是心与心相通的浪漫,而不是讲排场要面子的商品化。
“情味”在快乐不在消费“情”字。浪漫情人节要通过活动形式来表达,为此,每年情人节前,总有商家策划活动方案,比如,专为情人节策划热吻大赛,以接吻样式和时间长短作为评判标准,样式多的设激情奖,时间长的设痴情奖,奖品就是促销的商品,网上还有租赁情人的广告。这些活动表面看带有喜剧色彩,追求的是轻松娱乐,但细品味则是打着浪漫旗号在消费“情”字,试想,如果不是商家以奖品做诱惑,谁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忘情拥吻?此类活动无异于商品交换,从文化角度看,也是对公众环境的污染,甚至是对真情的亵渎。情人节浪漫活动可以有,但要讲究场合和内涵,要与文明健康相伴,这才是现代青年应该追求的情人节浪漫,也只有健康的消费才是真正的“情味”。
过情人节应该重“情味”。这个“情味”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人情味”,是真诚表达爱意的人之常情。只有符合常情的爱,才是真正的爱、长久的爱。有真爱的浪漫,才有助于增进情感,加深爱情甜蜜,这样过情人节才有价值、有意义、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