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花钱找中介”难事办成 难免给人“阴暗的想象”

http://www.newdu.com 2017/2/11 羊城晚报 杨朝清 参加讨论

  春节前,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父母去房产交易部门办理卖房手续,却因父亲得脑萎缩失去语言能力而遇阻。求助工作人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却被恶言相加,“等死了再办继承”“学会说话回答问题清楚再来办”,最后无奈花了5000元找到中介,才得以解决。(2月6日人民日报)

  对于公众而言,房产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房产交易部门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采取审慎的态度,原本可以理解。倘若相关工作人员在细节上多一些呵护,在语言上多一些温暖,上门办事的老百姓在心理上自然更容易接受。恶言相加不仅让老百姓承受了精神上的伤害,也损伤了公共部门的职业形象和社会认同。

  面对上门办事的老百姓,相关工作人员显然缺乏“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的共同体意识。把制度当成推诿卸责的“万能钥匙”,非但没有想方设法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反而用麻木、冷漠的态度去伤害他们。老百姓上门不仅没有“办成事”,还遭遇了“等死了再办”的“二次伤害”。

  伴随着权利意识的增强,老百姓对公共服务的评价标准逐渐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过渡。当公众正当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尊重与回应,难免会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麻木、冷漠的“等死了再办”,在无形之中建构了一道人为的藩篱,加剧了老百姓与公共部门的距离感与隔阂感。

  当事人父亲脑萎缩失去语言能力,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达出卖房的利益诉求;这原本是一种难以改变的尴尬现实,却因为“花钱找中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了。房产交易的相关规定作为一种公共规则,理应一视同仁;一旦因人而异,难免会影响公共规则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美国社会学家罗纳德·博特认为,在社会网络中存在着一些“结构洞”,用于连接两个难以直接发生关联的关系人。形形色色的中介,都具备了“结构洞”的功能。中介可以办到一般人办不到的事情,当然收费也不是一般的贵;在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缺失的格局下,“等死了再办”的难事通过“花钱找中介”迎刃而解,难免会给人们带来“阴暗的想象”和“恶意的揣测”——中介和公共部门的少数工作人员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让权力找到寻租空间;只不过,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由需要办事的老百姓“买单”。

  当公共规则有了人为的操作空间,某些没有存在必要的中介就找到了生存空间。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公共规则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仅有助于斩断畸形的利益链条,也有助于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

Tags:“花钱找中介”难事办成,难免给人“阴暗的想象”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