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脱贫’现象要纠正,必须是真正的脱贫。”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3月7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说,脱贫工作要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贫困户达到标准就应该“脱帽”,但也要坚决纠正“数字脱贫”。(3月8日 中国新闻网)
扶贫攻坚的任务繁重,如期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不仅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也决定了扶贫既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领导干部就层层加码,搞起了“提前脱贫”“数字脱贫”,巴不得把几年脱贫的任务,在短时期全部完成,以粉饰政绩。
扶贫工作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场持久战和攻坚战。在这场战役中,其实很多困难和问题是注定要遇到的,也是必须要鼓着勇气去解决的,尤其是越往后面,意味着扶贫的骨头越硬、越难啃,要克服的困难更多、更复杂。在这种关键时刻,很多领导干部的压力就显得非常大,于是就有人投机取巧,在纸上轻轻动笔,把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一点,把经济收入增多一点,把脱贫时间提前一点……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挤出扶贫里“水分”,干货到底还有多少呢?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我们的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几年时间,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掺水的扶贫不是真扶贫,真扶贫要的是“干货”不是“水货”。扶贫的“注水”其实违背了扶贫促农增收、创业致富的本意,也背弃了“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的庄重承诺,更折射出部分领导干部浮躁的政绩观和错误的扶贫观,在社会和百姓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种假扶贫,我们不需要,也必须坚决给予杜绝。
真扶贫,扶真贫,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浮躁。各地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的任务一任接着一任干,不玩“新官不理旧事”,不搞“另起炉灶”,不搞“数据注水”,要清醒地树立起正确的扶贫观,用“办法总比困难多”的自信和久久为功的恒心,奋勇直前,苦干实干,稳扎稳打地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点上,让贫困群众得以彻底“摘帽”。 当然,对于“数字扶贫”的不实之风,也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和加大惩处力度的方式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