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带着全家去了广州近郊一个以鲜花著称的特色小镇。跟着手机导航开车过去,沿路的标识不大清晰,且时有时无,我们在仅容单辆车通过的村道上开了好久,就在怀疑走错了路时,终于拐上了主路,看到了小镇新修的牌坊。
顺着小镇大门进去,道路两边是花卉种植园,罩着大棚,看不清里面到底种的什么。进入其中一处赏花“景点”,68元一人的门票并不便宜,而这样主打不同特色花卉的“景点”在小镇大概有五六处。可能因为已是接近花期尾声,游人不多,除了几个卖水的摊位,其他的美食广场等地方都关着门,只能简单地在园子里走走,拍拍照。
此次的特色小镇之游带给我很多思考。特色小镇是以产业为基础,用优美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来对产业进行升级,是用“旅游+”的思维来打造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小镇。这样的小镇不单是一个景点,单纯的景点也早就无法满足人们已经升级了的休闲旅游需求。
市民们周末到近郊走一走,不只是为了观花赏景,最主要的还是想放松一下,对吃、住、行都有品质上的高要求。如今全域旅游已成大趋势,要下好特色小镇这盘棋,也要用好全域旅游思维。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概念, 给小镇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理论上,旅游跟什么都能“+”。旅游+金融业服务,就有了基金小镇;旅游+渔业,可能就是休闲渔港小镇;旅游+会议,就有了著名的达沃斯小镇。但是,这些都不是两个行业的简单叠加就可以做到的。背后需要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有便利的交通、整洁优美舒适的环境、有餐饮住宿的足量供给,才可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光有特色还不行,虽说清水出芙蓉的原生态景观有其自然纯朴之美,但是,精心打磨后的环境才能满足城市游客对休闲旅游的品质化需求。这跟“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是一样的。而且,要意识到,特色小镇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游客,更是小镇基础设施全面提质的重要契机,也是提升小镇自身特色品牌的一个最好机会。
当然,目前待发展的特色小镇,大多数经济实力并不雄厚,在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投入上可能捉襟见肘。发展可以慢慢来,但全域旅游的思维要走在前面,要有长远眼光,切不可有先圈个景点收点钱的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