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侵权有惩戒、违法高成本时,山寨泛滥才能得到有效遏制,企业品牌建设才会更有动力
这个春天,卖糕点的鲍师傅出乎意料地成了网红。
店红是非多,这家糕点店最近突然多了不少“兄弟姐妹”。北京的大街小巷中,“金典鲍师傅”“至尊鲍师傅”等山寨店面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更有甚者,毫无顾忌地将商标与鲍师傅做得一模一样,让人难分真假。
这些店铺不论是糕点样式、广告宣传,还是装修风格都与正品鲍师傅相差无几,也吸引了不少不明真相的群众排队购买。鲍师傅店员表示,目前该品牌在北京只开了14家门店。无奈之下,正品鲍师傅只能在门口贴出声明,其余带有“金典”“至尊”等字样的糕点店均为假冒。可这还是挡不住山寨的“热情”,这不,没几天,笔者家楼下和单位门口,又有两家“鲍师傅”开业了!
从之前单纯仿冒产品,到现在从内到外全方位山寨商标,近年来,侵权的方式可谓变化多端,抄得越来越巧妙、越来越彻底。工商总局近日发布的消费投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涉及商标问题的投诉同比增长了38.2%,关于商标侵权的投诉不断增加。
此起彼伏的山寨产品欲借知名商标的东风牟利,不仅会给消费者造成困扰,还会对正品的口碑、销量产生负面影响,更会打击人们创建知名品牌的热情,影响正规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经历了“产品短缺”之后,目前中国进入了“品牌短缺”的时代。网红糕点店虽小,却也凝结着店家的心血和消费者的热情,同样需要关注。无论企业大小,无论侵权行为程度轻重,每一个企业的合法权益都应同等对待、同样保护。只有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不断提高侵权违法的成本,才能遏制住不断泛滥的山寨行为,最终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希望有一天,在严刑峻法下,对山寨行为冒头就打,让山寨产品无所遁形。如此,消费者无需练就辨别真假的火眼金睛,就能买到自己心仪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