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以更多执法样本,遏制电影票房造假

http://www.newdu.com 2017/4/21 华西都市报 朱昌俊 参加讨论

  日前,对于北京米瑞酷电影放映有限责任公司(日坛店)瞒报销售收入47550元的违法行为,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给予其罚没款20余万元的行政处罚。这是我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以来,全国文化执法领域打击电影院瞒报销售收入的第一案。(北京青年报)

  电影票房造假现象,犹如笼罩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层雾霾。过去,由于制度规范缺失,一些电影的票房造假即便尽人皆知,也只是为舆论场增加了热点话题,很少受到实际约束。这种状况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破窗效应”,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强势介入,票房造假变本加厉。

  3月份,电影主管部门共曝光了326家影院存在瞒报票房情况,其中63家影院瞒报票房超过100万元。而这仅仅是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后曝光的第一批,足见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对电影行业而言,票房造假堪称毒瘤。较之瞒报,虚报票房问题更受关注。通过人为操作制造出亮眼的票房数字,制片方、导演、演员、投资方和院线等看似都是赢家,但实际上却是对电影行业基础秩序的破坏。

  强化监管、明确规则,加大对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成为清除电影市场隐患的基础工作。事实上,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电影创作更多地回归艺术创作和市场规律;另一方面,应构建制度规范体系,对票房造假的规制就是其中一部分。

  除此之外,谈及中国电影票房统计与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差异,不少行业人士都提到一个例子,那就是北美地区设有专业的第三方电影票房统计机构,大大减少了院线、发行方对票房数字“下手”的概率。我国虽然也有相关部门做票房统计,但由于在统计结果的共享程度和透明度等方面存在不足,票房的发布口径和统计标准缺乏权威性,为造假留下了口子。

  健全而严肃的票房统计制度,是现代电影工业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票房统计的权威等具体制度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与电影行业的“价值观”健康与否有关。比如,电影行业到底如何看待票房数量之于电影本身的意义?如果“唯票房主义”成为电影行业的铁律,各方在票房上“动手脚”的主观动机恐怕不会小。综合来看,从外部规制上加大对票房造假的惩治力度,只是清除电影行业雾霾的第一步。一个电影大国不可能建立在虚假的票房之上,票房的“水分”如何事关中国电影的未来,也必须上升到整个电影工业的现代化角度去求解。

Tags:以更多执法样本,遏制电影票房造假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