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利益调整必然愈发深刻。面对改革重任,要的是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的大胸襟、大担当。在中央的决策部署、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面前,瞻前顾后、抱残守缺只能贻误改革时机,表里不一、阳奉阴违更会阻碍发展大计
■新华社记者 孙闻 裘立华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气。然而记者调研中发现,个别地方和部门面对改革,却有叶公好龙的心态——动别人的利益,拍手叫好; 切自己的蛋糕,掉头就跑。对此,中央已经给“叶公们”敲响了警钟。这样的心态和做法需要加以纠正。
“叶公”具有极大的迷惑性,面对中央的改革部署,他们表态积极,讨论热烈,言辞恳切,誓作改革促进派。然而,一到抓落实就顾左右而言他,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叶公”在改革触及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利益时表现尤为突出,一面高呼要勇于冲破利益藩篱,一面却死抱着暄床暖被不挪窝、不撒手。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利益调整必然愈发深刻。面对改革重任,要的是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的大胸襟、大担当。在中央的决策部署、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面前,瞻前顾后、抱残守缺只能贻误改革时机,表里不一、阳奉阴违更会阻碍发展大计。
要摒弃改革队伍中叶公好龙的心态和做派,首先就要做到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逐级压实任务,合力过细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根据中央部署列出施工图、时间表和责任清单,不念拖字诀,不打马虎眼,严格落实改革方案。
其次,要严格执行督察制度,自上而下对改革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察。督察要坚持问题导向、盯住责任主体,以推动改革部署落实为目标,要“明察”也要“暗访”,要查进度更要查态度,要督作风更要督政风。
再次,要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改革成果测评。改革最终是为了人民,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当作衡量改革成果和干部业绩的重要指标,倒逼那些“叶公”转作风,动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