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时代承担传播语言文字知识任务的《新华字典》,在互联网时代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皆是因为一款同名APP的上线。据报载,这款APP的免费用户每天只能查询两个字,要“解锁”完整功能需要付费40元。如果想体验内置的闯关游戏,还需再行付费。此新闻一出,立刻引发热议。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新华字典》(第11版)的纸质书,价格为24.9元,较之APP便宜很多。在通常的认知里,因为省去了发行和印刷等成本,电子版读物的价格普遍比同类的纸质版读物低。
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该款APP不仅仅是《新华字典》的数字化,而是有很多功能拓展。但这样的解释,依然难以消除质疑。
不过,如果纯以市场的观念考量,暂且不谈成本与价格的关系,在定价和销售策略上,企业应当拥有自主权。一旦定价太高,必然会出现“嫌贵不买”的情况,进而对价格形成制约。客观而言,40元的价格也算不上是一个多么离谱的数字。
既然是自主定价行为,为何还会引发吐槽?除了电子产品与纸质书价格的“倒挂”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现在的公众,依然尚未养成为知识信息付费的习惯。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但长期下载免费软件的惯性,应该是最为主要的。
另外,《新华字典》虽然同样是出版物,但出于某种情怀方面的因素,公众又很难将它与普通的书本,或曰“商品”一视同仁。人们认为,《新华字典》所具备的教化功能,又肩负教人识文断字的基础知识,理应体现某种程度上的公益性。
就此而言,《新华字典》APP的收费高低并不是一个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尽管对知识付费已成大势所趋,但要真正让此观念深入人心,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尽管享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但对公众的质疑也不妨有所回应。特别是,在纸质版本的普及程度都不如当初的局面下,该款APP能否真正做到物有所值,相比同类型但免费的查询方式,是否具备值得买单的优势,确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改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