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8日),远洋地产在上海的首个项目——虹湾长者社区正式开放,这无疑让申城的养老领域又多了一种模式——从科学膳食、乐享生活、健康管理、管家服务四大板块充分满足入住老人的各方面需求。近几年,已有万科、绿城、保利地产等龙头房企将养老地产写入年报发展计划,并在不同场合阐述养老产业蓝图。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大潮的中国,需要更加精致的养老模式。
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4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万亿元。亿万老人背后潜在着巨大的隐性刚需,渴求新兴利益增长点的房企们和不少养老机构,已经加紧布局站上了这个风口。
目前我国养老地产已经逐步接近快速发展起始阶段。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养老行业从发展初期到快速发展的人均GDP分界线是10000 美元,而到2016年底,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865美元左右,距离万元关口仅一步之遥,这意味着我国养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应该不会太长。
在此情况下,养老地产的兴起衍生出了不同业态,养老护理、医疗保健、服务与休闲、文旅、金融等板块在这一时代命题下实现了多元化的糅合发展,在跨界合作中实现了产品及开发、运营模式的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的许多所谓的“养老地产”,无非是外包给一家养老机构。“养老地产”只不过是一种宣传噱头而已。你以为你买到的是养老地产,可它却不一定适合你父母养老。养老房产的关键是提供服务,开发商需要转变观念,与建设工作相比,他们应当把重点放在经营上面。环境搞得再漂亮,房子建的再豪华,满足不了“养老”这一基本需求,就难以被市场所接受。
养老地产不是老年住宅,它要解决的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它是针对老年人的服务产品,专业的居住服务和适老化设施,让长者享受“退而不休”的理想养老生活。对于开发商来说,最熟悉的商业模式是:买地、建房、出售或持有。养老地产的不同在于,盈利更依靠后期的运营。“盈利模式的不成熟,养老项目用地、融资渠道、配套政策等解决方案的缺失,已成为房企发展养老地产的最大掣肘。
整合更多资源,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尤其是大型养老地产项目可以利用规模优势,在综合服务上组建更大、更全面的体系,有效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附加服务和产业接入,向医疗、健康、食品、家政、介护、人文体教、环保、旅游等领域延伸和融合,衍生更多附加值,我们也期待着养老地产能够带给更多的精致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