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因为道路不通,全村72户人家进出村必须顺着悬崖爬过17道藤梯,因此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
不过,如今的“悬崖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连接村里村外的藤梯换成了钢梯,村子也接入了互联网,“悬崖村”文化旅游项目启动仪式也于近日正式举行,将打造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彝区农文旅体验目的地和文旅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悬崖村”的脱贫致富之路无疑是精准扶贫的新尝试,其扶贫思路是清晰的,就是通过“互联网+”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的要求就是要对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以“悬崖村”为例,地处大山深处、沟壑满布、地质环境特殊,“要想富,先修路”并不现实,成本太高。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成本的基础设施,解决最紧迫的出行安全问题,才能进一步对症下药,造血脱贫。
弄清了扶贫要求,供给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实现脱贫。“悬崖村”虽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是峡谷气势雄伟、地形地貌独具一格,旅游资源丰富。借助互联网技术,村里架起了“信息天路”,打开了村民和外界的另一条通道。村里的年轻人成了“网红”,不仅直播田间地头的一切,还通过直播做起了山货生意……直播个半小时就有上百元收入,实现山货变网货、资源变收益,对“悬崖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当然,精准扶贫不能只管事前和事中,还要特别注意脱贫之后的返贫问题。要改变纯粹的输血机制,形成造血机制,让贫困人口有适当的可持续的就业机会。随着“悬崖村”文化旅游项目启动,慕名而来的探险者和投资者络绎不绝,一批高端旅游设施将在这里建成。这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更可以解决村民们的就业问题,实现可持续的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