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第二批16家全国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正式授牌。加上2016年5月6日授牌的第一批13家全国投教基地,我国国家级投教基地已达到29家,遍布东中西部,涵盖交易场所、自律组织、经营服务机构、国家级媒体和优秀企业等。
这些基地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交易场所之外的公共服务空间,丰富了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途径和手段,涵养了提升全民族投资素质的社会土壤,对推进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已达1.34亿,发展和壮大资本市场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除了由交易场所、证券期货公司、登记结算公司、其他专业服务机构等构成的交易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交易服务,由证监会、交易场所、行业协会等构成的监管体系为投资者维护交易秩序,还需要建立一个为投资者提供学习知识、交流心得、纾解情绪、提升能力的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
这个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应当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家”,是新投资者的“出发站”——初入市的投资者装备好了再出发,是老投资者的“加油站”——已经入市的投资者在这里学习新知识新本领,是理性投资者的“集合站”——投资者通过这个平台提高理性投资、专业投资素质,不断壮大市场发展的正能量。已经建立的投资者教育基地,与其他投资者保护设施共同构成这样的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
建立投资者教育基地的初衷,是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的教育服务场所。现在看来,其发挥的功能和形成的实际效果还不止于此。在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投教基地还可以发挥凝聚社会共识,放大资本市场建设合力的积极作用。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27年了,投资者的形象和资本市场的形象都存在短板,社会评价都有一些落差,客观上形成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孤岛现象”。通过建立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以完全公益化的方式开展投资者教育、疏导、提升工作,可以在全社会发挥示范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关心中小投资者成长、关心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消除资本市场发展的“孤岛现象”。
目前,29家全国投教基地主要由交易场所、自律组织、经营服务机构兴办,同时有部分媒体、企业、学校参与,这体现了“让证券期货行业走向社会”和“让社会力量走向证券期货行业”的战略意图:
一方面,证券期货行业各单位通过这个平台,投入资金和教育资源,拓展投资者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培育成熟理性的投资者队伍,同时,也可以更多地了解投资者的想法和需求,吸收社会意见,更好地改善市场服务和开展业务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证券期货行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建设性意见。事实上,一些教育基地通过展示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和改革发展成果,也向社会打开了一个认识资本市场的窗口。
“两个走向”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资本市场,汇聚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场力量,营造良好改革发展氛围。参与资本市场建设的积极力量越广泛,具备资本市场素质、现代投资素质的人群越大,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就越能实现良性互动发展。
建设强大的资本市场,不仅需要“硬体系”即法律体系、市场体系、监管执法体系等的提升,也需要“软体系”即理论支撑体系、信息传播体系、主体培育体系等的大提升。我们常讲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提升监管效能等,但实现这些目标,都需要投资者素质的同步提升。投资者素质提高了,基础性制度建设就会更顺畅,监管工作也必然事半功倍。
从资本市场发展的全局来看,建设投资者教育基地本身也是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投教基地就是一所所“接地气的大学校”,是涵养理性土壤、培育理性投资者、提升全民族投资素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项工程开始的时间还不长,相关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但其潜力和作用不可低估,必须持之以恒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