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红毛丹”一直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红毛丹”常温条件下难以存放,三天左右果壳就会变黑。个别黑心商贩为延长保存期限,竟然用蓄电池原液浸泡。近日,执法人员在湖南长沙县黄兴镇高岸村发现用于浸泡红毛丹的蓄电池液等各类化学品253件,现场查缴问题红毛丹50吨。
近些年来,随着上层立法的不断完善,随着一线执法的持续加码,全行业已大致形成了严查重罚之势。在这种背景下,仍然曝出了“电池液浸泡水果”的恶劣案件,无疑令人深感诧异。需要追问的是,在涉及食品保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又还存在着多少类似“电池液保鲜”之类的手段?
“电池液浸泡水果”,尽管情节新奇,但背后所暴露的,却仍是那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传统果蔬产业分散而零碎的结构特征,导致从种植、收购到批发、分销、零售的整个链条无比漫长。在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每一个环节都缺乏一套明确的标识跟踪和责任追溯机制。
果蔬批发市场,每每成为食品安全丑闻的高发地,这实则有其必然性。尽管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对此类市场加强了监督,甚至建立了常态化的派驻抽检机制,但问题在于,市场管理方、批发商、销售方往往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同盟关系,这大大冲抵了执法部门的监管。
“电池液泡出的红毛丹”,在现代的商超系统中,大概率会很快被检出、被禁止。这事实上再次说明,只有加速果蔬行业的市场结构升级,接入全产业链的监管覆盖,才能彻底杜绝黑作坊、小工厂的浑水摸鱼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