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党对“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的再次重申。
“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经济领域工作的一项长期大政方针,是对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充分肯定与阐述,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是我们党对多年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然而,一些民营企业家对党的政策会不会改变,经常有着不同程度的担忧。自本轮国有企业改革以来,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国有资本相对比较集中的能源、钢铁、化工、有色等重资产行业领域,利润出现了较大的改善。而受环保督查的影响,一些规模较小、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被关停,中间不乏大量的民营企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出现下滑。一时间,所谓“国进民退”的声音再度多了起来。
怎样看待这个现象?首先,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更多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依靠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当退出历史舞台。从企业分布来说,上游的能源、化工、钢铁等重资产行业国有资本较为集中,因此利润改善较为明显,而中下游的不少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退出市场也属于经济规律使然。
其次,极少数的民营企业,在过去几年中依赖高杠杆进行融资扩张,一些企业盲目地在境外进行大规模并购,一些企业则通过二级市场大搞短期投机……在目前金融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这些企业出现债务问题,业务收缩,符合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这些企业是在为自身过去的高负债激进式扩张买单,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同所谓的“国进民退”更是毫无关系。
应该看到,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华为、阿里、腾讯、百度、京东、联想等一大批在国内外都有影响的民营企业。近年来,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世界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其中除高铁外,其他三项都是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起来的。2017年全国制造业投资完成约19.4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约87%的份额由民间投资贡献。传统过剩行业如钢铁、有色等投资持续负增长,而计算机、汽车等制造业投资仍然保持高增长,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动能领域投资还在加快。这些都表明,我们的民营企业仍然充满活力,所谓的“国进民退”是个伪命题。
从政策上来看,我国对民营企业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一以继之,并且力度还在不断加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8年要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还提出要落实保护产权政策,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
笔者认为,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体制机制上更为灵活,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运用和发展上更具有主动性,在增加经济内生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这一长期原则的基础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构建新时代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