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支付宝转账交房租,结果将2400元错转他人,多次电话联系,对方却拒不退款,称“又不违法,凭什么还”。昨天,宋先生向武汉晚报反映了这一烦心事。(3月18日人民网)
由于输错了手机号,宋先生将钱转入他人账户,明显属于过失。然而,对方不仅拒不退款,还宣称“又不违法,凭什么还”。此话看似理直气壮,其实根本站不住脚。毕竟,这笔钱不是赠与而是转错了账,强行据为己有难脱不当得利嫌疑。无论从情理还是从法理上讲,对方都应该把钱归还给宋先生。
理虽是这么个理,但遇到不明事理的人,你又能怎么办?也许有人会说,对付这样的人根本不缺办法。比如,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不当得利”诉讼,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问题在于,如果不能提供被告的姓名、单位地址、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法院是不会受理的。想从支付宝客服那儿获取收款人的详细信息,必须要有公安机关出示的公函才行。
遗憾的是,转错账系个人疏忽造成,不属于诈骗也不属于刑事案件。根据目前有关规定,公安机关无法为此立案,也无权开具相关公函。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警方对达不到立案标准的案件不予调查处理,尽管没有过错,却很容易给人们留下不作为的印象。长此以往,民众对警察会怎么看又会如何想。
揆诸现实,跟宋先生有着类似遭遇的人,并不在少数。明明是自己的钱,想从对方手里要回来着实不易,简直有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无奈。之所以陷入这样的尴尬,对方就是钻了构不成立案条件的法律漏洞,才敢有恃无恐耍无赖。如此语境下,不尽快堵上这个漏洞,势必给民众的财产安全埋下隐患。
如今,随着网银、支付宝、银联快捷支付、手机银行等现代新型支付手段的普遍,转账已成了人们常用的支付方式。在操作过程中,谁都有个大意的时候。化解转错容易追回难的烦恼,亟需法律清除维权障碍。完善相关规定,改变不够立案不予处理现状,让维权路径更加方便快捷,以此倒逼爱贪便宜的人及早返还不当得利。
当然,要避免经济上的损失,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预防。不管转啥账,都应仔细核对账户和收款人姓名。转账时多上点心,不给他人留机会,才能少给自己惹麻烦。